- 颜水龙,《台湾工艺》(台北:光华出版社),中华民国四十一年。
所谓「工艺」之意义,作狭义之解释者,凡以装饰为目的而制之器物,其所技术上的表现称为工艺,然作为广义之解释者,则对各种生活必需之器物,加以多少「美的技巧」者,皆列於工艺之范围。
一、 帽、蓆工艺:
台湾帽蓆业远在清雍正五年(1727),在大甲附近归化番社双寮社之妇人蒲氏鲁礼及日南社之妇人蚋布乌毛二人,采取野生於大安溪下游河岸沿海湿地之大甲蔺,试编蓆子及日常用品;又乾隆卅年(1765)有双寮社妇人加流阿买者,将大甲蔺强韧之茎部撕裂成细条後编制蓆子,大甲蔺之栽培及利用逐渐为人重视。大甲帽之问世,乃以光绪廿三年(1897)当时总督府苑里办务署署长浅井氏嘱西势乡妇人洪氏鸯编成为始,林投帽则系於光绪廿五年英人在台南地方教授而传布至民国四年,日人发明捻纸,在本省编成帽子後,以「东洋巴拿马帽」或「仿造巴拿马帽」之名大量生产。本省帽蓆编织主要产地为新竹、竹南、通宵、苑里、大甲、清水、彰化、鹿港、东石、北门、佳里、台南、安平、湾里、茄萣等,多在沿海岸线,缺乏农地之区,为家庭副业经营。
二、 竹材工艺
竹材系亚洲特产品之ㄧ,本省尤为发达,每三年可采伐一次,在台湾林产中,居重要地位。一九三七年,土耳其意斯丹布鲁美术学校建筑科长Bruno Taut、一九四○年法国着名室内装饰家Charlotte Perriand,及日本民艺馆长柳宗悦等人,皆曾对於省产竹材工艺品大表赞赏。本省竹材加工技术可分为编组及凿制两部份,竹材编组技术极为普遍,为一种家庭副业,主要生产地有台北内湖、桃园县桃园、南投县竹山及台南县关庙乡等地。并在日据时代曾设有生产合作社改进技术、推广销路。至於凿制部分,乃以鹿港、嘉义、斗六、竹山等地较为发达,从事者多在农村或都市设立店铺,以良好之技术制造各种生活用品。民国卅二年,颜水龙爲改良竹材工艺,曾在台南市自费设立「竹艺工房」;民国卅七年,亦曾举办工艺展览会,徵募各地产竹制产品以供展览。
三、 蓪草纸工艺:
蓪草纸工业之起缘有两种传说,皆约在清光绪年间,一为当时在新竹务农之泉州人陈阔嘴,发现此灌木,後由其媳试验成功;另一为淡水海防署幕僚黄某在新竹附近山间发现野生蓪草,於是自大陆招聘供人若干生产。蓪草纸作法是将选定之圆蓪草,放置於一尺长三寸宽之砖制「当盘」上,以左手旋转圆蓪草,并以右手之锐利之剥刀,逐层转削,削成纸状。日据时代後,在花莲、台东及新竹之山间多有蓪草栽培,产量亦增。民国十年本省产蓪草纸尚仅专供省内及大陆上消费,同年四月始跃升於国际市场。而蓪草纸生产最盛时期在民国廿七年,後因大平洋战争爆发而告停顿。
四、 金属工艺
台湾之金银加工业可能系在明末国人移居台南时创始,其技术相当良好,较大陆并无逊色。日据时代每逢展览会或博览会,必有台湾之杰出作品。
五、 骨角、珊瑚、贝壳工艺
骨角加工很早就有,首由福建人在台湾各地从事梳子、篦子、扣子等物品之制造,至民国十三年以後,以水牛角、蹄、骨等为工艺材料,制造花瓶、台灯、菸盒、小碟子、裁纸刀、烟斗等小工艺品。
珊瑚工艺开始於民国十三年在彭佳屿附近发现珊瑚之密生林後,嗣於十七年,苏澳近海、棉花屿及澎湖群岛附近,亦寻得珊瑚。成品种类除有镯子、耳环、胸饰、扣子之外,并用贵金属制造之烟斗、袖扣等,为重要输出工艺品。
贝壳材料系澎湖岛及台东方面产夜光贝及鲍鱼壳等,均经漂白後加以精致之雕刻,制程装饰用品及吃烟用品,以民国廿九年生产最盛。
文石产於澎湖岛、小琉球附近之海底,成品有胸饰、带扣等。
六、 染织工艺
本省纺织之起源约有四千年历史,当时太耶鲁族用手工以苎麻纱织成布,或供作衣料,或作为金钱代用,或为贡品献纳。汉民族在台湾之棉布生产於汉人渡台後即开始,刘铭传至日剧时代并有提倡养蚕,发展不算顺利。光绪卅一年(1905)设立之丰原黄麻纺纱及织布工厂,为台湾纺织工厂之始。民国四年,又有台湾制麻株式会社。欧战黄金时期,出现了台湾织布株式会社(台南)、台北日华纺绩苎麻纺绩工厂、宜兰纺绩工厂,及台湾织物株式会社等大规模工厂。大平洋战争爆发後,日人亦曾在乌日及新竹创设苎麻纺绩工厂,产品相当优良。
七、 木材工艺
台湾木材利用,早於先住民时代就有木制品,明末和民族渡台後更呈旺盛,其式样有闽南及广东式。寺庙、神具之制造技术,皆维持固有之雕刻格式,有花鸟、人物、动物、文字、神仙等,可应用於家俱、建筑及小型木材工艺品之制造。
八、 漆工艺
台湾漆加工技术,原由大陆工人传授而来。漆树之种植却始於日据时代,产量亦不多,须靠大陆及日本。日人并曾在台中市设立工艺传习所、新竹设立理研漆器工厂等推广机构。
九、 窰艺、玻璃工艺
南投之陶瓷业始於嘉庆元年(1796),至道光元年(1821)设立头、中、尾三窰。咸丰年间极盛,至光绪廿七年(1901),当时南投厅长聘日本之专门技术人员,力求改进并扩展销路。民国十四年并组织合作机构,将之推行到莺歌、苗栗、北投、鱼池、龟山及嘉义等地,亦设有规模之庞大拓南窰业工厂。
玻璃创始於光绪十年(1884),当时有陈两成在台北设置工厂,日据时代陈万源招聘日籍技术员继续经营,最後成立有金义合玻璃工厂。又民国四、五年前後,有日人在今台北中山北路一带设制瓶厂,均告失败。至民国十一年,日本东明制坛株式会社乃与专卖局合作制造酒瓶,到民国十七年改称为台湾制坛株式会社,嗣後并着眼於台湾之燃料优势,在新竹设立高级玻璃株式会社。
十、 大理石工艺
民国前,在苏澳附近采石棉矿时亦采大理石,民国五年建造总督府时,使用颇多用之装饰。民国八年,设立台湾石材株式会社。嗣後在花莲发现优良之大理石,采取後使用於高等法院及地方法院厅舍之装饰,於是建筑界重视大理石之利用,采矿事业亦渐旺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