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鞍
2011-12-03 08:59:33   来源:   点击:

    清嘉庆几年间创始人吴鞍(吴安)到莺歌大湖兔子坑, 发现此地之黏土相当适合做陶,便在开创窑业,後因漳洲人及泉州人斗争而转至尖山埔。然而光复以後中文方面的记载有关窑业的创始人则与此一说法有所出入。据 一九六○年台北县志记载,「嘉庆年间有福建泉州人吴岸、吴糖、吴增者来台,见莺歌尖山附近所产黏土适於陶瓷,乃开窑制造」。民国四十八年出版的『吴氐大族谱』记载福建磁灶地区来台的先祖为吴安。此吴安疑是吴鞍的谐音字。无论详情如何,由这些记载我们能得到的结论是嘉庆年间有吴姓者从福建磁灶地区移 民到莺歌,开创了当地的窑业。

    至今,使得尖山埔地区发展成为莺歌产陶之主要区域,也让莺歌冠上「台湾景德镇」之美名。

    吴鞍迁到尖山埔之後,族人吴岸和吴栗等人陆续从泉州来台加入他们的行列,投入陶业生产。除了子孙繁衍之外,磁灶来台的陶师有依靠的对象,大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工作,生活不虞匮乏,於是许多人又回到原乡,把乡亲介绍到莺歌来,使得原乡过来的人越聚越多。这种情形从清末到日治时期,一直战後初期人口还在不断地移入,在当地形成一个重要的血缘族群 。到莺歌的磁灶人最初大都从做陶师开始,等到有积蓄之後,便投入窑器的创业。从此以後 ,莺歌的陶业就从尖山埔开始发展起来。

    吴家在尖山埔利用当地瓦窑的黏土,从田地底层挖掘出来,送到窑场使用。磁灶陶师擅长辘轳拉坯技术,以中国传统的脚踢辘轳拉制陶器,做好的坯体施以铅釉,放入蛇窑烧制。产品主要是日用陶器,包括水缸、陶瓮、陶钵、筷筒、龙罐、橱脚垫、药壶、香炉和骨骸瓮等。吴鞍又名吴安,当初带着儿子吴江(一名吴善)一起渡台。吴江传有吴永树、吴爱水和吴永池等三子。

    吴鞍来莺歌即开设窑场,烧制陶器。吴家的窑场在吴鞍时似乎经营得不太好,因而吴江没有继续经营窑场。吴江三个儿子中,吴永树曾经在1918年左右曾到台中的沙鹿陈远的窑场当陶师;吴永池则到宜兰当陶师;两人身体健康都不佳,英年早逝。日治时期只有吴爱水在尖山埔经营「吴爱水制陶工场」。

    参考资料

    1. 台北县莺歌镇陶瓷文化观光发展协会
    2. 莺歌制陶两百年陶博馆特展纪念
    3. 台湾空中文化艺术学苑?学苑课程?第三十九集
    4. 台湾陶瓷数位典藏计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台湾工艺史
下一篇:台湾工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