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庭生活 > 生活常识 > 台湾民俗史

台湾民俗史
2011-12-03 09:00:44   来源:   点击:

    台湾民俗史

    从闽粤汉人大举移民台湾形成近世的汉人社会後,工艺文化也随之移入,工艺产品成为研究汉人社会最好的标本,而台湾汉人社会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台湾乡土之诸多条件结合,当然产生了自己独特的工艺文化。

    《安平县杂记》一书中有篇名〈工艺〉,叙述日据以前以台南地区为中心的台湾工艺,其中包含民生器用、生产工具、饮食、习俗所需与特殊工艺,网罗涵盖了各种材质,计有木匠、泥水匠、凿花匠、石匠、锯匠、油漆匠、竹匠、画匠、塑佛匠、裱褙匠、铜匠、铁匠、刻字匠、裁缝匠、绣补匠、笔匠、造船匠、剃头匠、瓦窑砖窑司阜、铸犁头司阜、漏窑司阜、银店司阜、倾煎司阜、锡店司阜、油车司阜、牛磨店司阜、染房司阜、药店司阜、鞋店司阜、帽店司阜、修理玉器司阜、修理钟表司阜、修理眼镜司阜、织番锦司阜、纸店司阜、做粗纸司阜、糊纸店司阜、香店司阜、油烛店司阜、银纸店司阜、粉店司阜、玻璃灯司阜、做灯笼司阜、什货店司阜、做头盔司阜、弓箭店司阜、马鞍店司阜、做皮腰斗司阜、花炮户、角梳店司阜、车加辘司阜、棕印司阜、制绳索司阜、钉粮钉称司阜、做皮箱枕头司阜、补锅司阜、补碗司阜、补硿补瓮司阜、做甑笼司阜、做水车司阜、做轿司阜、织蓆司阜、做藤司阜、做土垄司阜、鼓吹店、草花店司阜、酱间司阜、饼店司阜、麦芽膏糖司阜、包仔店司阜、粿店司阜、做面司阜、酒店司阜、香油店司阜、焙茶司阜、煮洋药司阜、煮糖司阜、盖糖司阜、坐牛车司阜、木屐司阜、棺材店司阜、熟牛皮司阜、做苎仔司阜、做米粉司阜、做福员肉司阜、织鱼网司阜、烧糠司阜、豆干店司阜、烧灰司阜、屠户、做蚊烟筒司阜、槟榔司阜、厨子司阜、做米舂米司阜、琢火石司阜、做烘炉司阜、做钓钩司阜、阉牛豕鸡司阜、烟斗司阜等,共一百条。

    对於台湾工艺的价值,提出更深入看法的则是民艺学开山祖柳宗悦,他在一九四三年来到台湾,经过实地考察,对於台湾工艺,尤其是民间的日用工艺,大体给予了正面评价,其最为关心台湾陶瓷、木竹器,像日用的陶瓷「杂器」、木制神桌、竹椅、家屋、家具、蒸笼等,其他如竹藤编行李箱、牛角制菸盒、水牛角制印材、穿瓦衫、士林刀、石板路、竹制炉灶、薯榔染渔网、竹筏、佛龛、交趾陶花盆、竹橱、陶筷桶、红砖踏脚石、未漂白的林投帽、石浮雕、原住民编织,他都赞不绝口。

    另一位长期居住台湾的医学、民俗学者,也是《民俗台湾》杂志主编的金关丈夫,在《民俗台湾》的「民艺解说」栏中,陆续介绍过青花陶钵、彩瓷皿、香炉、手炉、砚、笔筒、烛台、玻璃画、穿瓦衫、花仔布、花篮、竹椅子、木匙、柴屐、草鞋、士林刀、饼印、陶枕、石窗、谢篮、绣花样等多样的日用杂器及民间艺术。

    台湾光复後,政府亦尽力推动工艺产业,以辅导就业、争取外汇为目的,至民国四、五十年代,已发展有刺绣及缝纫、纤维织品、竹制品、抽纱、藤制品、木器、金属器皿、蓪草制品、髪网、漆器、海产与石制品、蜡制品、生物标本、牛角制品、陶瓷器、玩偶玩具、帽胎等类。但在外销贸易主导下,手工艺产业虽然热络,但已离传统民艺的精神越来越远。但除了民俗的理由外,近年对於「本土性」的要求,也对传统手工艺的生存有加温的作用。於是,传统工艺、民间工艺仍在台湾掀起一股民艺热潮,并因公司单位或收藏者对於民俗文物的需求,如各县市文化中心特色馆的馆藏所需,一下子使台湾成为民俗文物的大本营,其次,「古董家具」的流行,也是现代台湾文化价值多元化的特色。

    自传统工艺质变後,七十年代亦开始渐有反省,尤其体认常民文化的价值及传统工艺之为珍贵文化资产与时代精神的具体表现,以政府文化单位带头,出现种种相关活动及具体措施,如民族艺术薪传奖、民族艺师之选拔、民族工艺奖、传统工艺奖、台湾工艺设计竞赛之举办等。然其结果也很耐人寻味,有些原先为农村社会的副业,原以价廉、实用、甚至粗糙为其特色,但在现代却出现名家创作的高价位作品,在过去也是不敢想像的情况。

    目前台湾有能力消费各种昂贵的工艺品,但是对於台湾本身「工艺」,还是得由民俗、文化层面来探讨,不能在现代艺术潮流中抛弃了传统的坚实基础,才能有继续提昇的空间。

    参考资料

    1. 庄伯和,〈台湾工艺论〉收录於《台湾民俗技艺之美》(南投:台湾省政府文化处),中华民国八十七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家艺师工艺典藏品购藏计画
下一篇:单轮口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