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顺从。1997。《南瀛产业志》。台南: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 陈永芳。1994。《南瀛产物志》。台南: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 陈怡方。2001。〈描绘苑里草编:一个传统工艺产业生态与脉络的研究〉。硕士论文,艺术学院传统艺术研究所。
- 张丰吉。2000。《台湾编织植物纤维研究》。台中:台中县立文化中心。
- 〈织蓆业〉。南瀛产业志。2008年12月27日读取。http://163.26.161.130/~tust/book/hang/hang07.htm。
- 〈台湾馆〉。亚太编织艺术节中日编织工艺交流展。2008年12月27日读取。http://163.29.71.211/tccv/tccv05.html。
- 涂顺从。1997。《南瀛产业志》。台南: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 翁徐得、钟蔡瑛珠总编辑。 2003。《台湾工艺先驱:颜水龙先生百岁纪念工艺特展》。南投:台湾工艺研究所。
- 陈永芳。1994。《南瀛产物志》。台南: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 陈怡方。2001。〈描绘苑里草编:一个传统工艺产业生态与脉络的研究〉。硕士论文,艺术学院传统艺术研究所。
- 张仲坚。2002。《台湾帽蓆》。台中:张仲坚。
- 张丰吉。2000。《台湾编织植物纤维研究》。台中:台中县立文化中心。
-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校。2000。《台南县乡土史料》。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咸草为三角蔺草的通称。由於其性喜高温,以台湾南部的台南、高雄等地种植面积较广;与野生的大甲蔺草生长於河流下游的湿地不同,咸草由於耐咸性强,故可在沿海地区种植。然而两者都适合移植水田栽培。咸草茎之横断面为三角形,与大甲蔺草类似,草茎高1.5-1.8公尺,一年可收获两次,分别在春夏之交与秋冬之间。
在生产工作尚未机械化前,必须由两人共同操作「草蓆编织台」才能织成一件草蓆。1960年,当地人士林玉鏿参观日本进口的编织机後,在「後社」创设台南县第一家以机器织草蓆的「一秀制蓆厂」。传统手工织蓆速度慢、产量低,但品质较佳;机械织蓆的优点是速度快、一个人就可操作,缺点是机械不会挑选咸草。咸草昔日来自高雄县冈山和台南县学甲地区,1980年代末改从越南进口低价材料。
1960年代以後,新兴的塑胶蓆虽然花样很美,却不及草蓆清凉透气;然而西式床组却对产业造成重大冲击,其他鞋、袋、帽等均被塑胶、尼龙取代。1970年代一秀制蓆厂曾仿「大甲蓆」生产「花蓆」,以机械编织越南进口的咸草,使得原本的大甲蓆受到冲击。
咸草蓆与大甲蓆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於,前者由於草性适合故多以机械编制,因而可设厂生产,後者则完全以手工编制而成。除此之外,以机械织成的咸草蓆织法为经纬方向垂直交叉,大甲蓆则为左右45度方向斜向交叉。
日本是台湾与其他国家业者竞争的主要市场,据进口商统计,以往日本每年向台湾订购蓆织品的数量高达3、4千个货柜,现由於中国、越南、泰国等织蓆业者以低价竞争,只余2、3百个货柜。1990年代末,位於学甲平西里(今平和里)的「南益制蓆厂」,在第三代经营者手中於厂内聘请5、6名员工持续生产。根据1990年代的调查,登记有案的织蓆业者虽多,但真正营业者只剩3家,2家在学甲镇,1家在西港乡。
中文关键字: 织蓆 , 咸草 , 大甲蓆
英文关键字mat weaving , grass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