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庭生活 > 生活常识 > 竹山郡竹材工艺传习所

竹山郡竹材工艺传习所
2011-12-03 09:29:54   来源:   点击: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为强化国力而积极对台湾推动殖产兴业的思想,以掠夺竹山之自然资源,再加以开发、运用,变成竹纸、民生竹编用品等产业输出;在竹林收归日本官有时,在竹山郡曾引起「林圮埔竹林事件」,因争战激烈,民生物资缺乏的景况下,如何运用竹林资源开发新产品,便成为重要课题。因此,昭和十一年(西元1936年)日本政府在竹山郡所管辖的鹿谷、竹山庄开设竹细工指导所,并自日本聘来讲师两名,各收学生十名,教授竹细工并磨练其技术,以增进竹编技术之精进与提昇。但因鹿谷地区居民学习意愿不高,竹山教师便将竹山庄学生带到鹿谷一起上课。昭和13年(西元1938年)在南投县竹山国中现址,成立「竹山郡竹材工艺传习所」,由日籍老师池田先生、土肥谷先生等教授花笼、行李箱的制作,成为竹山郡培养地方中间份子及提昇竹编技术、竹材利用的竹材工艺传习机构。

    竹山郡竹材工艺传习所,为当时之补习教育机构,招收国小毕业生为主,学制上相当於现在的国中(七年级),当时传习所供食宿,毕业後可取得高等科学历,因此学生一直保持在二、三十人。传习所以竹编技术教学为设立之宗旨,并以提昇竹山地区之产业升级为目标,於是聘请日本讲师来台授课传习。传习所的学制在前三届为三年制学程,四到七届为二年制学程,第八届因经费问题,在办理一年後即停办,竹山郡竹材工艺传习所就此成为絶响。

    竹山郡竹材工艺传习所的三年制教学课程,上午教授高等科之基础学科,下午研习竹编技巧,一年级时,以剖竹、劈竹等材料处理为课程重点;二、三年级时,再学习基础编法及实用器型、花器等实物之编制,作品有别於一般传统生活用具,皆为艺术性之竹编作品,大都送往日本贩卖。後期因战乱,日本教师离台,二年制教学课程由前期同学升为讲师,仅以竹编课程为教导之内容,不再教授基础学科。

    台湾光复後,政府为了提振台湾的工艺产业,成立台湾手工业推广中心,在全省各地开办研习班等等,担任竹编、藤编研习班的师资,传习所学生便是研习班之师资来源,如黄涂山先生到过关庙、嘉义等地,曾绍祯曾到鹿港、黄如窗曾到花莲教授竹编技术等,对台湾光复後之竹编工艺产业之推广,可说是不遗余力,同时也带动竹编工艺产业之发展。

    另有一批传习所学生到推广中心试验所从事产品开发与样品打样之工作,可说是台湾工艺产业的兴盛与外销拓展立下不少功劳。如林献偤先生、黄满、王天作等人曾到木栅试验所工作,而黄涂山老师到过中部试验中心,随日籍设计师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工作,於是台湾的竹编工艺产业开始步入量化多样的产品生产线上,而这些技术工作者为台湾竹艺产品跨足外销市场的幕後功臣。

    还有一批传习所学生,由於受过竹材处理的基础训练,对於竹材特性稍有了解,再加上部份技术经验,便投入各式竹材的加工业,如:刘福县先生从事竹蓆加工,王天作先生从事竹旋切板的加工生产,黄如窗先生开设富山竹工厂从事各式竹器产品的生产等,竹山地区的竹材加工产业,在这群人力的带动之下,逐渐形成一个竹器产品生产团体,同时也将台湾外销贸易事业推向高峰,於民国60 ~ 70年代为台湾赚取大量的外汇,是台湾经济奇蹟的功臣之一。

    正由於有竹山郡竹材工艺传习的学员,为台湾竹编工艺写下了辉煌的历史,也开创了台湾竹材产业的新风貌,虽然竹山郡竹材工艺传习的学员年岁已高,有部分业已凋零,但其精练的技术及未竹材产业奋斗的精神,却是竹山在地精神的指标。

    参考资料

    1. 南投县政府文化局-地方文化馆。http://www.nthcc.gov.tw/nthcc/M04.html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竹桥
下一篇:竹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