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的作文
一、端午节的粽子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它是为保卫投江的屈原创造的.屈原是战国时段楚怀王的大臣,他忠君爱祖国,却因蒙受奸臣搭救而被放逐.当时秦军打破楚国国都,屈原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与楚国共亡.楚国黎民快乐非常,纷繁去汨罗江边凭吊屈原.由于打捞不到屈原的身体,大众就纷繁把饭团投到江中,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医生了.人们怕引来贪吃的蛟龙,就用蛟龙害怕的楝树叶包饭,多色丝线捆扎,这样逐步演酿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粽子了.
今天是端午节,在一片繁华和阵阵粽香中,我们全家聚在一同谈笑风生.外婆和妈妈包起了粽子,我猎奇地凑过来看看,只见外婆矫捷地拿起几张墨绿的芦叶叠起来,捏住芦叶的一头往里一卷,构成一个圆锥体.外婆紧接着将之前预备好的糯米与肉和谐的馅添进圆锥体中,结实的锥体将馅封得滴水不漏,她再爽利地封上口,接着拿起根线把粽子绑了起来,放到锅里煮.就这样,一个个玲珑玲珑的粽子出锅了.
吃着口味浓厚的粽子,闻着粽子的阵阵飘香,长远仿佛显现千年之前,一位满怀爱祖国情,忧愁的诗人站在开阔的大江前,向着天地倾吐着苦闷,大浪常常拍击着礁石,仿佛震天的锣鼓作响着,陪同着他跳入江中,为他谱写着一曲壮烈的爱祖国乐曲.
小小的粽子中,包含着深沉的文化,也包括着一位巨大诗人的爱祖国情,让我们记住每一个端午节吧!
二、粽子和赛龙舟
在我们的回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节时段,我们除了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让人回忆深化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存节目之一。妈妈和姨妈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普通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姨妈的一阵乖巧的繁忙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守候粽子出笼的时辰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晓得,包粽子的风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祖国诗人屈原相关呢?听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大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损伤到诗人了。于是,为了保卫并纪念这位巨大的爱祖国诗人,当时有了更为繁华的“赛龙舟”。
我们村里没有赛龙舟,但在黄石每年都市有这样的繁华特别的场面呈现:
在木兰溪畔,人们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水面,数支划一的龙舟步队,衣裳素净随风飘荡,小伙子们热诚磅礴摩拳擦掌。随着一声锣响,各支步队争相竞发,大众齐心协力,勤奋争先。这一刻,鼓声、鞭炮声人们的呼吁声……凑成一片繁华特别的画面。
三、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的保守节日,始于中国的年龄时段,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当前,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风尚,以此来纪念爱祖国诗人屈原。
每年端午节的时分,我们都能吃到外婆包的粽子。她先买来优良的大米,再找来粽子叶。首先,把粽子叶放在锅里煮。外婆说:叶子煮煮就能发出香味。外婆又把叶子两头剪掉,把欠好的挑出来。然后,开端包了。拿两三个粽叶围成一个漏斗的外形,再把大米放到叶子里再拿一根粽叶包住头部,不让大米漏出来,最初用线把粽子系的结结实实。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就这样,一个、两个、三个……直到包好为止。
最初,外婆把粽子放到锅里煮。几个小时后,苦涩可口的粽子,终究出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