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A3%A2%E8%BB%8A%E7%AB%99
中坜在清代仍属蕃社,至1765年(乾隆30年)才有福建漳州的先民,招募民众一起渡海来台开垦本地,当时地名为「涧仔坜」。1785年,由於当时淡水、新竹两县设立,而涧仔坜因位属两县中央,成为交通要冲,也因此改称为「中坜」。至1893年(光绪19年)开始从台北至新竹之间铺设铁路,并同时在中坜设置车站,这就是中坜车站的起源。
日治期间,日人於1896年(明治29年)7月5日成立中坜驿,将站房改建成木造站房,办理一般运输业务。1945年(民国34年)台湾光复,中坜日渐繁荣,日据时代所建的木造站房已不敷使用,因此铁路局於1950年改建为钢筋水泥站房。之後至1970年,由於中坜快速发展,因此铁路局再度改建,於1971年元月完工使用。1993年因前站尖峰时段常造成交通壅塞,因此开辟後站,於1995年12月31日正式启用,不仅纾解前站交通壅塞之问题,还带动後站地区的繁荣。
由於中坜与桃园车站之间的运输流量相当大,因此中坜车站规划与桃园捷运蓝线的营运路线交叠,捷运化之改建工程於2004年2月动工,改建为双铁共构的车站。其中将原岸壁式第1月台缩减,并增建新第2月台(岛式月台),旧第2月台在工程完工後,改为第3月台,并在车站北端增建天桥,连接前站至第2及第3月台,方便旅客进出站,而工程已经於2006年6月底全部完工,成为桃园县的捷运运输转乘车站之一。
中文关键字: 涧仔坜 , 台湾铁路管理局 , 纵贯线 , 桃园捷运蓝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