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圣钦等撰述,《台湾地名辞书卷七:台南县》,南投市: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2。
- 赵恩洁,〈设籍/涉及在外:从"全台最大宗祠"谈二重港与大社会的关系〉,《人类与文化》,民2005.9,页59-82。
二重港的开发在明郑时期即有来自泉州南安的侯姓族人入垦,清初侯姓乡亲陆续移入,逐渐形成一个以侯姓为主姓(约占80%)的聚落。
二重港战後设村为仁里村,系当时庄人侯协义(侯止之叔)依庄庙仁安宫而设。取其仁爱庄里之意,公决於庄民,再於仁安宫掷爻,由主祀神明李府千岁允准始定称。
有174号县道贯穿,使聚落分为南北两个部份,其中,号称全台最大宗祠的「二重港侯氏宗祠」就位於174号县道以北。另外同样位於174号县道以北的还有城隍庙、雨利纪念馆等重要建筑。174号县道以南则有庄庙仁安宫,主祀李府千岁庄庙,属学甲慈济宫的信仰圈范围,自古即为「学甲十三庄」之ㄧ。
在产业方面,二重港曾为佳里糖厂小火车的终点,同时也是北门盐输出首站。目前庄民则以生长红葱头为主,这乃是因为北门地区因地质咸涩,相当适合红葱头的生长,所以二重港和渡仔头、溪底寮、三寮湾等地并称为红葱头的生产重镇。每逢采收盛产期,可见排列整齐的乾蒜球,远观有如白色球珠,蔚为奇观地曝晒在架子上,是北门二重港独特的农村景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