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若云企划编辑。2003。《台湾世界遗产潜力点简介》。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 连照美。1982。〈卑南遗址第109号墓葬及其相关问题〉。《文史哲学报》 ,31:191-221。
- 宋文薰、连照美。1983。〈台东县卑南遗址发掘报告(一)〉。《考古人类学刊》,43:117-136。
- 宋文薰、连照美。1988。〈卑南遗址第11-13次发掘工作报告〉。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专刊第十二种。
- 连照美。1989。〈台湾东部新石器时代卑南聚落形态初探〉。收於《考古与历史文化-庆祝高去寻先生八十大寿论文集(上)》:125-140。台北:正中书局。
- 〈卑南遗址与都兰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台湾世界遗产潜力点」。2008年11月12日读取。http://www.hach.gov.tw/hach/frontsite/worldheritage/twwhInfoDetailAction.do?method=doViewInfoDetail&twwh_ID=10&twwh_Info_ID=55&siteId=101。
- 〈认识我们〉。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参观服务」。2008年11月12日读取。http://www.nmp.gov.tw。
日治时期便有学者注意到遗址附近地表露出成排的大型板岩石柱,认为是住屋的遗留。鹿野忠雄是最早以「卑南旧社迹遗迹」或「卑南社遗迹」命名,并加以研究的学者。1945年金关丈夫和国分直一第一次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才发现地下的陶器及住屋遗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陆续有学者前往研究,但都未曾进行发掘。直到1980年,在兴建南回线铁路卑南新站(今台东站)及调车场工程时,挖掘出许多石板棺及陪葬品,引发考古学者抢救遗址行动,并创下多项纪录:
(一)台湾规模最大的史前遗址,重要部分面积约20-30万平方公尺,广义的范围可达100万平方公尺。
(二)台湾考古史上发掘范围最大的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公尺。
(三)台湾考古史上具有最完整聚落形态与史前住居、日常生活及墓葬等资料的遗址。
(四)台湾出土文物最多的遗址,总计出土石板棺一千六百余具,陶器、石器等文物二万余件。
(五)台湾出土玉器式样及数量最多的遗址。
(六)环太平洋及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遗址。
出土的石板棺形式大多简单,玉器则制作精美且造型丰富,特别是「人兽形玉玦耳饰」,将人与兽结合,据此推想当时玉器应是人类、祖先与神灵动物之间的沟通媒介。
为保护卑南遗址及推动台湾史前文化的研究与展现,2002年8月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遗址现地规画的卑南文化公园,也於2002年12月对外开放,成为台湾第一个遗址公园。
中文关键字: 卑南文化 , 石板棺 , 人兽形玉玦耳饰 , 台湾世界遗产潜力点
英文关键字Beinan Culture , slate coffin , Zoo-Anthropomorphic Jade Earrings , Potential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Taiwan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