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淑丽编,《大埔乡志》,嘉义:大埔乡公所,1993年。
- 许佑恺编,《大埔乡志》,嘉义:大埔乡公所,2009年。
- 施添福主纂,《台湾地名辞书卷八:嘉义县》,台北: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8年。
- 陈文尚、陈美铃等编,《嘉义县志-地理志》 嘉义:嘉义县政府,2009年。
- 邱淑丽编,《大埔乡志》,嘉义:大埔乡公所,1993年。
- 许佑恺编,《大埔乡志》,嘉义:大埔乡公所,2009年。
- 施添福主纂,《台湾地名辞书卷八:嘉义县》,台北: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8年。
- 陈文尚、陈美铃等编,《嘉义县志-地理志》 嘉义:嘉义县政府,2009年。
一、地方沿革
清代时属於嘉义县嘉义东保後大埔庄、1901年嘉义厅後大埔支厅後大埔区後大埔庄,1920年台南州嘉义郡大埔庄大埔(大字)後大埔(小字),1946年大埔乡大埔村。
大埔村,於明郑时期为後大埔社的所在,清康熙22年(1683)属於诸罗县管辖,後形成後大埔庄,1920年置大埔庄时,为庄役所的所在地,民国35年设大埔村,辖区包括现的永乐村、和平村。民国43年永乐村、和平村由本村分出。大埔乡的机关团体,如乡公所,乡代表会,卫生所,图书馆,户政事务所,大埔国小皆在辖区内,
二、地理环境
大埔村位处山湖之间,东部属於高山地形,最高峰仑顶山(海拔992公尺),中部大坑山(海拔750公尺)的白马亭是重要的风景区,西临曾文水库,风光明媚,湖滨公园是旅游休闲场所。本村重要农业产品有破布子、姜。破布子,即为树子,盛产於农历五、六月间,是重要的调理食物。
三、聚落分布
後大埔,明清之际,来自潮州府大埔县的先民到此开垦山林,将此地称为後大埔。1732年(清雍正八年)福建漳州人赖真宗至後大埔社,见此沃野数里,因向诸罗县令请得开垦令,始率众拓垦,後聚众成庄,赖真宗被称为开垦始祖。至1798年(嘉庆三年)此地户数达1,500余户,人口达6,000余人,垦首叶占春并受清廷开封为「实授三品都司」。後大埔在1875年(光绪元年)时巳是繁华街集,但经沧海桑田,时代变迁,繁华市街因种族冲突及日本兵的轰炸等人祸及天灾,造成大埔数度没落。现存大埔老街,在北极殿庙旁,两旁有房舍及参天老树。
四、学校教育
嘉义县大埔乡大埔国民小学,创建於1920年5月,初名为中埔公学校大埔分离教室,1921年4月独立为大埔公学校。1941年4月日改为大埔国民学校。1946年1月改称台南县大埔乡大埔国民学校。1950年9月改称嘉义县大埔乡大埔国民学校。1953年设石公分校、坪林分校。1955年9月日成立南寮分班。1964年9月成立康朗分班。1957年9月康朗分班改为康朗分校。1968年改为现名。1970年2月曾文水库兴建,石公分校裁撤,学生转入康朗分校。1975年8月成立埔顶分校,1985年成立附设幼稚园。1990年8月日康朗分校裁撤。1991年八月埔顶分校改为埔顶分班。1993年10月埔顶分班恢复分校。1998年8月裁撤坪林、埔顶分校,并入大埔国小,南寮分班裁撤,并入番路乡永兴国小。校址为嘉义县大埔乡大埔村57号。
五、文化资产
北极殿,位於大埔老街旁,创建於1760年(乾隆25年),1842年整建,1901年修建,1933年再修建,主祀玄天上帝。因玄武属四象中北方,玄天之神多在北极殿。
大埔老街,位於大埔村的西部,街长约100多公尺,由北极殿向前开展,街旁保有几栋古老式的建物及传统杂货店。大埔老街见证後大埔庄历史的更替与变迁。
六、风景名胜
湖滨公园,位於大埔村西侧,建於1984年,因紧临曾文水库,多采的湖面,景色怡人,而此得名。由湖滨公园经绿林步道、同心吊桥,可通情人公园。广大的绿野草地,荡漾的湖光山色,是休闲度假、露营的好地方。
白马亭,位於大埔村中部大坑山山顶上,因为纪念清光绪年间一匹白马对主人的忠贞,而於在此所盖的一座凉亭。白马亭登山步道是大众化的休闲步道,登至白马亭可览曾文水库整个水域。
七、交通设施
大埔村的公路,(一)省道台3号,至自强桥有连接道路往西、经大埔市区,抵湖滨公园界限。(二)乡道嘉144线,连接台3号,经大埔市区,抵掬月半岛。
中文关键字: 後大埔 , 大埔国民小学 , 湖滨公园 , 白马亭 , 北极殿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