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陷
2011-12-02 14:01:33 来源: 点击:
桃园县大溪镇的旧名。地名源自於平埔族霄里社人称大汉溪为「Takoham」之音译而来。初作「大姑陷」,据说後来嫌「陷」字不吉祥,遂依月眉位於「河崁」之地的天然地势,将「大姑陷」改称「大姑崁」。清朝同治五年(西元1866年),由於月眉李金兴当官、李腾芳中举人,为彰显地方之「科」举功名,改名「大科崁」。光绪十二年(西元1886年)巡抚刘铭传在此设立抚垦总局,策划「山」地开发,并推广樟脑产业,又将「大科崁」的「科」加上「山」字头成为「大嵙崁」。日治时期,日人在大正9年时(西元1920年)又将「大嵙崁」改称为「大溪」,沿用至今。原为平埔族霄里社与泰雅族散居的大姑陷,在清雍正年间即有汉人陆续进入开垦。而较具规模的开垦是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漳籍垦户谢秀川、赖基郞、陈合海、江番等。嘉庆年间,林平侯为避新庄的闽粤械斗,迁居大姑崁并招来佃农进行大规模开垦。因中英天津条约的修订,台湾开港通商,帆船可由淡水河口通达大姑崁,输入日用杂货以及米榖,又因抚垦总局设立之後山区逐渐开垦,大批的樟脑、茶叶、山产由此输出,故为当时周遭地区的货物供应中心。在河运全盛时期,帆影终日不息,万商云集,商家达三、四百家之多﹗此一盛况直至至日治初期,後因大嵙崁溪日渐淤积,又加上三井会社筑轻便铁路至莺歌不经大溪,失去河港机能以及陆运要冲的大溪便逐渐没落。
参考资料
- 洪敏麟,《台湾旧地名之沿革》(台中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80),页89-93。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武台湾油杉自然保护区
下一篇:大武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