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部水利署编。2008。《中华民国九十六年台湾水文年报》。台北:经济部水利署。
- 「自然河川──台湾河川资料库」。时报文教基金会。http://www.chinatimes.org.tw/features/river-new/rivers/river-bank.htm。2008年10月3日读取。
- 「水利橱窗」。经济部水利署。http://www.wra.gov.tw/lp.asp?CtNode=1909&CtUnit=313&BaseDSD=7。2008年10月3日读取。
因流经大甲聚落附近出海得名。位於省道台七号甲线(中部横贯公路宜兰支线)的思源垭口,是大甲溪与兰阳溪分水岭所在,有胜溪沿着公路蜿蜒而下,是为大甲溪上源。南行至武陵一带,纳入源於北方雪山棱线的七家湾溪,即国宝鱼「樱花钩吻鲑」仅存的栖息地。武陵以下,大甲溪穿梭在群山之间,常见的地形景观有冲积扇、河阶、肩状平坦棱、角床、通谷与环流丘。两岸较为平坦的地区,往往成为农耕活动所在,例如佳阳冲积扇以及环山、梨山、谷关等聚落。中上游是台湾温带水果的主要出产地,大规模砍伐森林、改植果树的景观,在梨山—环山一带普遍可见。行经谷关後,大甲溪逐渐进入浅山丘陵区,在东势、新社一带进入平地,冲积出大片平原,出海口的南岸是高美湿地野生动物保护区。
由德基到石冈约60公里的水平距离中,有1,200公尺的落差,水力蕴藏丰富。台湾电力公司於流域内设有德基、青山、谷关、天轮4座水力发电厂,四厂及後期完成的马鞍电厂,於1996年8月1日合并为大甲溪发电厂,发电量约为全台水力发电1/4,达110.4万瓩。上述电厂大坝除拦水发电外,尾水经石冈坝调节供应大台中地区的农业及公共用水;在平原地带,以地下水道引水的情况也相当常见。
大甲溪水力资源能予充分利用,除了先天优势条件外,也因政策使然。早年的原住民,不论是山区的泰雅族或是平地的平埔族,都从事原始的农耕及狩猎活动。明末汉人入垦,也只是在下游从事小规模开发;及至日本人在社寮兴建第一座电厂,才开始了大甲溪与中台湾开发互依互存的历史。经济部在1954年拟定「大甲溪流域开发计画」,使大甲溪成为台湾第一条发电、防洪、灌溉、工业等多目标使用的河川。1960年中部横贯公路开通後,引进大批退除役官兵从事高山农耕。几十年发展的结果,一方面缔造德基风光和梨山高冷蔬果等名气,一方面也使山坡地环境遭受破坏。流域内近200座的拦砂坝截断溪流生态的延续,种植蔬果产生的农药、肥料和废水污染也使得水质持续恶化。由於樱花钩吻鲑复育所带来的环保意识,使得大甲溪也成为保育人士从事环境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中文关键字: 七家湾溪 , 合欢溪 , 南湖溪 , 樱花钩吻鲑 , 德基水库
英文关键字Cijiawan River , Hehuan River , Na-Hu River , Formosan Landlocked Salmon , Te-Chi Reservoir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