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沿革
1684年属於诸罗县,1762年诸罗县诸罗山保,1787年嘉义县嘉义保,1821年嘉义县嘉义西保,1860年嘉义县嘉义西保後庄仔庄、王田庄,1904年嘉义厅嘉义西堡卢厝庄、山子顶庄,1909年嘉义厅山仔顶区卢厝庄、山子顶庄,1920年台南州嘉义郡嘉义街卢厝(大字)、山子顶(大字),1930年1月台南州嘉义市卢厝(大字)、山子顶(大字),1932年1月台南州嘉义市新高町、山下町、宫前町,1946年1月嘉义市太平里,1951年11月29日嘉义县嘉义市太平里,1982年7月1日嘉义市太平里,1990年10月6日嘉义市东区太平里,2010年2月1日嘉义市东区太平里,由太平里(部分)、新店里(部分)、王田里(部分)合并组成。
太平里里名系因为里内有一座太平祠而命名,1904年街庄改正时本地位於卢厝庄的西南部及山子顶庄西北部区域,1932年为新高町和山下町的东半部,及宫前町的北部,民国35年设置为太平里。
二、地理环境
太平里系以博东路、圆福街、玉峯街、安和街、维新路及北大排水沟为周界所形成的行政区域。本里北半部嘉义大学林森校区周围原有聚落,蔗田和稻田,民国八十年代後成为大楼、别墅林立的社区形态。南半部广大范围属於嘉义监狱、看守所、监狱农场,及一片住宅社区,民国八十三年嘉义监狱迁至鹿草乡,原建物成为监狱博物馆,监狱农场则成台湾嘉义地方法院及台湾嘉义地方法院检察署的所在地,於九十六年九月十一日落成启用。
三、社区发展
太平社区,(一)过沟仔(义宅仔),因太平里的北部,因由台斗坑顶庄里到本地须经过北大排水沟,因而称之。本地北边现有晨洋大第别墅。(二)嘉义大学林森校区附近,东侧有嘉师二村,北侧有绿茵新村,博东路旁建有伟鸣首都公园大楼,新生路旁建晨洋大第别墅。(三)新生路附近,新生路和林森东路163巷交会处的住宅区,旧称「咸菜桶」,因昔时巷口附近有10多桶腌渍酸菜的大木桶,现咸菜桶已不见,只存地名。(四)安和街附近,旧称太平街,於太平街旁的小巷内有一户谢姓的人家,系本地望族,当地人称此户人家附近为大厝底。位於安和街和林森东路的交会处有原嘉义师范学院的宿舍,名为嘉师一村。
四、学校教育
新高公学校,创立於1939年4月,1941年4月改为新高国民学校,校址在今嘉义大学林森校区,1945年12月改为嘉义市林森国民学校,1957年9月校地让予新创立的嘉义师范学校,迁至现新店里。
国立嘉义大学林森校区,1957年创立「台湾省立嘉义师范学校」,1966年改为台湾省立嘉义师范专科学校,招收国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5年,1987年改为台湾省立嘉义师范学院,1991年改为国立嘉义师范学院,1992年民雄校区启用,行政中心及大部分学系迁此地,本校地称为嘉义校区,作为进修部、初等教育研究所、幼教系等使用。2000年与国立嘉义技术学院整合成立「国立嘉义大学」。林森校区校址为嘉义市东区林森东路151号。
五、文化资产
太平祠,系由太平祠与万善祠两庙合祀,除主祀有应公(大众爷),另有万善爷牌位,太平祠重建於民国56年的庙中石碑云:「本祠建於咸丰年间」。
嘉义旧监狱,创建於1919年,初名为台南监狱嘉义出张所,1922年完工启用,并改为台南监狱嘉义支监,1924年再改称台南刑务所嘉义支所,1945年12月设台湾第三监狱第一分监及台南地方法院嘉义分院看守所。1947年台湾第三监狱第一分监改称台湾嘉义监狱。2002年指定嘉义旧监狱为市定古蹟,2005年指定为国定古蹟。2011年9月24日「建国百年法务新象-狱政暨检察文物特展」在嘉义旧监狱登场。
六、交通设施
太平里的主要道路,(一)博东路,西连接省道台1号,经本里北侧,连接林森东路。(二)林森东路(县道159号),东通往竹崎乡,西连接林森西路,通往嘉义车站。(三)圆福街,北连接林森东路,经本里东侧,南接连民权路。(四)玉峯街,东连接启明路,经本里南侧,西接连长荣街。(五)安和街,南通抵垂杨路,经本里西侧,北通抵林森东路。(六)维新路,南通抵光彩街,经本里西侧,北与博东路交叉。(七)新生路,南通抵民族路,经本里中部,北通抵忠孝路。
中文关键字: 嘉义大学林森校区 , 嘉义旧监狱 , 台湾嘉义地方法院 , 台湾嘉义地方法院检察署 , 太平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