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县
2011-12-02 14:04:29   来源:   点击:

    民国时代台湾的县级行政区,位於台湾中西部。东倚八卦台地与南投县毗邻,西滨台湾海峡,南傍浊水溪与云林县相隔,北临乌溪(又名大肚溪)与台中县相望,下辖1市7镇18乡,县治设在彰化市。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30万人(2007年12月)。

    彰化地区原名「半线」,取自平埔族「半线社」社名。县名起源有二:一是《台湾通史》记载:「欲以表彰王化,故曰彰化。」二是《彰化县城碑记》所提:「彰圣天子丕冒海隅之化欤!」两种说法皆取「彰显王化」之意。

    彰化县地形可分为东、西两部,西部地形以彰化平原为主,可再细分为隆起海岸平原,以及浊水溪冲积扇两区。东部以八卦台地为主体,因长期受到河流与雨水的侵蚀与堆积,形成西陡东缓的台地地形。

    气候属於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3℃,有8个月的均温达20℃以上,长夏无冬;夏季位於西南季风迎风面,水气受地形抬升,形成局部性对流降雨,又常有台风带来豪雨,为主要的降雨季节;冬季时东北季风受中央山脉阻挡,本县位处背风坡,乾燥少雨。

    位於县境南北边缘的浊水溪与乌溪均发源於中央山脉,流域宽广,流量丰富。县内其余河川如洋子溪、鹿港溪、汉宝溪、後港溪与二林溪等,皆流域狭小,流量不丰。由於降雨季节分布不均,河川的洪枯流量变化明显,过去经常泛滥改道,浊水溪尤为显着,乌溪次之。其他流量较小的河川之洪枯变化较小,少有泛滥之虞。

    县境原为平埔族洪雅(Hoanya)族与巴布萨(Babuza)族的生活领域。至清初,汉人移垦者日渐增加。起初在彰化隆起海岸平原一带开垦,但受限於乾季太长与灌溉用水不足,农业垦殖缓慢。待大型水利设施如八堡圳与十五庄圳等陆续兴筑完成,灌溉用水增加後,才加速土地的开发,水田率随之提高。在浊水溪冲积扇北翼,旧浊水溪经常泛滥改道,形成宽阔的溪埔荒地;冬季飞沙侵袭,田荒园废。因环境不稳定,土地开垦速度缓慢,规模较小,分布零散,以旱作为主。

    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为殖产兴业,除维修原有的水利设施外,继续农垦既有的土地,并开始着重边际土地的垦殖。边际土地来源有二:溪埔地与沙丘。台湾总督府运用国家力量,从事河川治理与砂防工事等,边际土地大量增加。藉由土地调查、林野调查,将大量的边际土地划为官有地,做为大型农场企业化经营及安置日本内地移民的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政府对於本县农业的发展,大多集中於土地改良,藉由排水、地下水开发与共同引水计画等措施提高农业的生产力。随着台湾的经济发展,本县的经济重心渐由农业转移至工业,工业部门生产总额占工商部门生产总额已提高至75%。工业生产以金属制品、纺织、塑胶、机械设备制造修配、运输工具制造与食品制造等产业为主,和美镇的纺织成衣厂与社头乡的织袜业尤为着名。随着工业发展,工厂增加,工厂产生的废弃物不断增加,其中废水大多经由农田排水系统排放,导致随着工业废水扩散而污染农田,形成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中文关键字: 半线 , 彰化平原 , 八堡圳 , 土壤污染 , 浊水溪

    英文关键字ban xian , Changhua Plain , Pa Pao Chun , soil contamination , Zhuoshuixi river

    参考资料

    1. 林朝棨。1957。〈台湾地形〉。收於《台湾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册地形》。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2. 连横。1962。《台湾通史》。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3. 王荣春等。2000。《台湾地区水资源史》。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4. 国立中央大学城乡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规画。2001。《彰化县综合发展计画(第一次修订)第二册:总体空间发展纲要计画》。彰化:彰化县政府。
    5. 叶尔建等。2004。《台湾地名辞书卷十一:彰化县》。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6. 彰化县政府。http://www.chcg.gov.tw。
    7. 〈户政人口统计〉。彰化县民政处。2008年7月29日读取。http://www.chcg.gov.tw/civil/10service/service01.asp。
    8. 中华民国统计资讯网。http://www.stat.gov.tw。
    9. 〈农业统计要览〉。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统计刊物」。2008年7月29日读取。http://stat.coa.gov.tw/dba_as/As_root.htm。
    10. 行政院主计处。http://www.dgbas.g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市议会站
下一篇:平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