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沿革
1694年属於台湾府诸罗县,1762年诸罗县诸罗山保,1787年嘉义县嘉义保,1821年嘉义县嘉义西保,1862年嘉义县嘉义西保後庄仔庄,1904年嘉义厅嘉义西堡卢厝庄,1909年嘉义厅山仔顶区卢厝庄,1920年台南州嘉义郡嘉义街卢厝(大字)後庄子,1930年台南州嘉义市卢厝(大字)後庄子,1946年1月嘉义市後庄里,1951年11月29日嘉义县嘉义市後庄里,1953年後庄里(并新店里),1982年7月1日嘉义市後庄里,1989年後庄里分出新店里,1990年10月6日嘉义市东区後庄里,2010年2月1日嘉义市东区後庄里,原12邻部分划於新店里。
後庄里的里名源於後庄仔庄,於清同治年间设庄,位於嘉义城西四里,1904年嘉义厅实施街庄整并时成为卢厝庄的一部分,民国35年又将原後庄仔庄分设後庄里及新店里。本里於民国63年後将部分农地改为社区建筑,至民国77年人口已增至8,037人。
二、地理环境
牛稠溪位於後庄里北部,因流经民雄乡牛稠山而得名,主流源於阿里山山脉四天王山芋菜坑,向西经竹崎乡,形成後庄里与民雄乡秀林村的界河,再西流至新港月眉潭附近,始称朴子溪,最後由东石乡出海。牛稠溪在清代是重要渡口,「牛溪晚岚」为昔时诸罗八景之一。後庄1945年前尚属於聚落形态,居民以农作为主,牛稠溪提供丰富的水源,1912年阿里山铁路开通後,改以甘蔗为主要作物,1946年後多种稻米、果树,农作仍为主要经济活动,1970年後因社区建物激增,农业地块迅速减缩。
三、社区分布
後庄仔,位於後庄里西部,因清朝时位於圳仔头聚落的後方而得名。後庄仔分顶厝、下厝。顶厝由於地势较高。下厝因为地势较低,现属新店里。顶厝居民以吴姓为主,先祖来自福建南靖,1835年(道光15年)的「重修太平桥捐题碑记」记载:「后庄吴世德捐银陆拾员」。.下厝,卢姓祖先首先到此开垦,现成为新社区。
崎顶,又名田尾,位於後庄里东部,因由竹崎乡到此要经一陡坡而上,故称之,又後庄仔的人以此地为田园的末端,故称为田尾。此和圳头里的崎顶同属一地。崎顶原为一片田园,多种植甘蔗,後多处改为建地,成为社区形态。
圆林仔,又称圆篮仔,位於後庄里东北部,聚落形成於清朝时期,黄姓族人较早定居於此,居民主要仍从事农作,并形成自然生态示范社区。
四、风景名胜
圆林仔生态社区,位於後庄里的圆林仔,至今保留田园的自然风光,这里人文方面有百年古井、百年石碗、百年纪家古厝、百年古墓、三合院古宅、百年茅房等;生态观察方面,百年荔枝王、百年苹婆树、百年桧木、凤头苍鹰、翠鸟、环颈雉、黑冠麻鹭、五色鸟及诸罗树蛙等十六种蛙类等。因让埤塘湿地保留下来,使更多的动植物在此栖息繁衍。2002年,透过社区改造工作,成立社区组织、鼓励民众参与社区活动,修筑虎头山步道、原野生态教室、赏鹰高台、人文陶土墙等,而成为营建署全国十八个生态社区之一,且为全国六星计画中的健康社区。已高龄150岁的两棵荔枝树,成为一年一度百年荔枝王祭活动的主角,在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每年产出约一千台斤左右的荔枝,称为全台奇蹟。社区内并开办各种学习课程,如蜡染、陶艺、石头画等。在居民、生态家、学校、艺术家的投入,形成一股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巨大创作力量。
五、交通道路
後庄里的主要道路,县道159线(林森东路),形成与圳头里的分界,东向通往竹崎乡,西面经由新店里,通往市中心。东义路(旧市8线),南接县道159线,与义敦街(旧市5线)交叉後,北向通往民雄乡。
中文关键字: 後庄仔庄 , 牛稠溪 , 圆林仔生态社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