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地理知识 > 斗六丘陵

斗六丘陵
2011-12-02 14:05:42   来源:   点击:

    浊水溪和八掌溪之间的丘陵地带。东以触口断层为界,向西逐渐降低而没入嘉南平原,南北长约38公里,宽约12公里。依局部地名,可细分为斗六丘陵、竹山丘陵(清水溪以东)、梅山丘陵及竹崎丘陵等。

    因所在地云林斗六而得名。丘陵的地形与苗栗丘陵类似,皆为低缓丘陵为主,阶地为副的地势特徵,海拔高度在700公尺以下。在嘉义牛稠溪以北,岩层基盘是以头嵙山层的砾岩组成,由於砾石层胶结松散、透水性高,常被侵蚀成具有锯齿状山棱、垂直陡崖的恶地地形;在牛稠溪以南,则是由砂岩和泥岩组成,岩层多以低倾角向西倾斜,在差异侵蚀作用下,形成缓起伏的单斜脊地形。境内各大小河流两岸普遍有阶地发育,这些阶地可分为高低位两类,前者如大埔阶地、斗六丘陵西侧的复合冲积扇,高度大约200-600公尺;低位阶地则多位於丘陵西侧的河流沿岸,与河床相较高不过数公尺,高度多在200公尺以下。

    丘陵的西侧因河流多为向西或向西北流的顺向河,使得河流下游出丘陵的冲积扇相当发达,这些冲积扇新旧相互重叠,形成典型的复合冲积扇,北由云林九芎林南至嘉义市东方,全长约35公里,称为斗六复合冲积扇。

    斗六丘陵构造单纯平缓,大埔断层为仅见的断裂构造,为横向的平移断层,断层两侧的梅山背斜和梅林背斜,经调查推测可能有油气构造存在。

    中文关键字: 触口断层 , 复合冲积扇 , 头嵙山层

    英文关键字Chukou Fault , composite fan , Toukoshan Formation

    参考资料

    1. *林朝棨。1957。〈台湾地形〉,270-272。收於《台湾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册地形》。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2. *耿文博。1986。〈台湾中部竹山及嘉义间之地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汇刊》,4:1-26。
    3. *黄监水、张宪卿、刘恒吉。1994。〈台湾南部触口断层之地质调查与探勘〉。《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汇刊》,9:51-76。
    4. *齐士峥、宋国城。2000。〈斗六嘉义丘陵地区之河阶地及其在新构造运动上的意义〉。收於《中国地质学会八十九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国地质学会。
    5. *刘桓吉、李锦发。1998。〈台湾地质图说明书第38号:云林图幅〉。台北:经济部中央地调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成追线
下一篇:新化系统交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