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营市
2011-12-02 14:06:51   来源:   点击:

    新营於荷兰时期属於哆罗国社。新营於清康熙时属诸罗县大奎壁庄管辖,乾隆中叶以後属太子宫保(一部份属铁线桥堡)管辖。日治时期,明治34年(1901年)以後,属盐水港厅直辖地区,明治42年(1909年)後属嘉义厅盐水港支厅管辖,大正9年(1920年)10月地方制度改正,废厅改州,是时新营属台南州新营郡新营庄;昭和8年(1933年)升格为新营街 。

    新营在明郑以迄清领时期这段时间只是一个小乡村,发展较当时的盐水迟缓一点。由於盐水在清朝时是重要港口,市镇繁荣,但後来因为地形变迁、港口淤塞,到日治以後,新营不论在交通、经济及政治上的地位,渐渐取代盐水。

    新营得以在交通、经济及政治上地位取代盐水的过程在於:(1)、日治时期至明治37年(1904年)止,有部分守备队屯驻於新营,随军队之驻紮,不少服务业随之兴起。(2)、明治40年(1907年),盐水港制糖株式会社於新营设置总社事务所、工场及附属建物,明治41年(1908年)10月完工後,以制糖业为背景之商业市街的新营於是兴起。(3)、大正9年(1920年)10月地方制度改革,将郡役所设於新营,从此新营成为地方行政中心、经济中心。(4)、 昭和5年(1930年)嘉南大圳完成通水後,使得原属於看天田、收获量少附近农业地带的稻米、甘蔗产量大增,进而使得原本属於乡村都市的新营,机能扩大,且制糖业日见转好,进而兼营纸浆制造及酒精制造,成为新兴工业都市 。

    新营市因铁公路而快速发展,甚且是凌驾盐水成为周围乡镇中心,主要商店街沿中山路(旧省公路,即台1线)发展,形成Y字形,由车站直到市场前才分成双叉路,一支到盐水、另一支到麻豆。商店街为大正9年(1920年)纵贯公路开通後兴建,所以与台湾乡村道路之弯曲不同,为其一特色,建筑物以红砖二层楼居多,形式上为大正型之代表 。

    但就地方人士所言,新营市民如追溯其主要来源,一为芦竹坑聚落败庄迁居而来的居民,一为明郑时期由盐水营移居而来;日治时期制糖会社创立之後,由台南州北门、学甲庄及附近沿海地区,亦陆续迁入不少居民前来糖厂工作;日治时期至光复以後,沿海小港口逐渐没落,路上交通发达,盐水发展停滞衰退,而新营因纵贯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交流道的设置相对兴起,工商业发达,亦有不少嘉义沿海居民移居新营经商。

    由於日治时期工业及交通建设、及光复後设为县治的影响,使新营增加不少外来人口,甚至新营地方上有一句俗谚称:「新营、新赢、新来的较赢」,因较早来新营拓垦者多以务农维生,而後来移入者多受新营就业机会多吸引,并以从事工商业为主。

    一般而言,新营市大致上可分为三个大区域,一是新营市的市街地区,包括了忠政、民权、三仙、长荣、好平、延平、南兴、永生、中营、兴业、兴安、大宏里;二是都市化地区,包括了民生、王公、埤寮、土库太南、太北、南纸、嘉芳里;三是乡村地区,包括了护镇、旧廓、角带、铁线、五兴、姑爷里。除了属新营市街地区、都市化地区的里外,在新营市乡村地区的里都有不少共通之处-多老人、老屋、狭窄的巷弄,年轻人多离乡背井,留在村庄里的老人仍务农,家中长辈无法耕作的或是已经过世的,田地只能任其废耕,除了少数有大型企业设置的里外,大部分的村庄皆面临了这样的困境 。

     

    参考资料

    1. 林圣钦等撰述,《台湾地名辞书卷七:台南县》,南投市: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2。
    2. 黄文博,《南瀛地名志》,新营:台南县文化局,1998。
    3. 台南县政府,《台南县志卷四政制志》〈工政篇〉198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竹科园交流道
下一篇:旗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