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圳
2011-12-02 14:07:27   来源:   点击:

    清领时期水利工程,与瑠公圳、八堡圳并列当时三大水利工程。位於台湾南部凤山平原,1837年(道光17年),凤山县知县曹谨引下淡水溪(今高屏溪)溪水灌溉农田,先後完成旧圳、新圳。现今圳路支渠90条,总长约130公里,灌溉农田约64.5平方公里。不但使凤山县成为鱼米之乡,至今仍是高雄农田水利会的主要灌溉水渠,奠定高雄县市繁荣的基础。後人为表达对曹谨的敬仰与感念,於1860年(咸丰10年)建曹公祠追祀,1992年升格为曹公庙。

    旧圳又名五凤坡、曹公圳头及五里旧圳;新圳又名五里新圳。1839年台湾府知府熊一本为嘉勉曹谨的贤能,赠名为「曹公圳」。

    1837年,曹谨奉令来台任凤山县知县,深感县治周围百里多旱田,或为一年一获的看天田,於是亲自查访水源,发现下淡水溪水源丰富,便召工匠兴工开凿圳道,在九曲堂段河床利用竹桩、编竹、茅草、砂石等筑堤引水入圳,灌溉现今大寮、九曲、凤山、小港等地双期作水田,期间还需化解居民风水疑虑,终於1838年冬完竣,称「五里旧圳」。1841年,现今鸟松、仁武、左营等未开圳地方遭逢大旱,曹谨再集资开凿「五里新圳」,於1843年完成。

    因高屏溪底为砂土,原曹公圳拦水堰属临时性堰堤(砂堰),故进水量未能稳定。日治时期为稳定并增加取水量,「台湾制糖株式会社」於1919年〈大正8年〉在旧圳圳头装置200匹马力电动抽水机2台, 同年7月「公共埤圳曹公圳组合」亦在新圳圳头装置100匹马力煤气动力抽水机2台。国民政府迁台後,政府为确保农业产量,积极扩建,至1962年共计装设300匹马力电动抽水机5台(其中1台备用),抽水量达16.84秒立方公尺,原沿用旧工法的临时性堰堤设施亦已停用。

    日治时期成立的「公共埤圳曹公圳组合」,後改称「高雄水利组合」,国民政府迁台後再历经改名为高雄农田水利协会、高雄农田水利委员会及高雄农田水利会,虽事业范围有所更动,一直是曹公圳的管理单位。

    中文关键字: 高雄农田水利会 , 曹瑾 , 凤山平原 , 下淡水溪

    英文关键字Kaohsiung Irrigation Association , Cao Jin , Fengshan Plain , Siadanshui River

    参考资料

    1. 欧日正总编辑。1998。《农田水利会圳路史(二)》。台中:台湾省农田水利会联合会。
    2. 王万邦。2003。《台湾的古圳道》。「台湾地理百科」20。台北:远足。
    3. 高雄农田水利会全球资讯网。http://www.kfia.gov.tw。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明和里
下一篇:新头港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