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朝棨。1957。〈台湾地形〉,285-286。收於《台湾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册地形》。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黄祥庆。1995。〈桃园台地群之砾石堆积层〉。硕士论文,中央大学应用地质研究所。
- 许民阳。〈桃园台地的诞生〉。台北县乡土教育资源中心。2008年11月10日读取。http://163.20.86.22/articles/data/001.doc。
- 〈桃园台地群之地形特徵〉。国立中央大学应用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与新科技研究室,「地形专栏」。2008年11月10日读取。http://gis.geo.ncu.edu.tw/research/geomo/TAOYUAN.HTM。
台地大部分属於桃园县境,因而得名。属於古石门冲积扇的一部分,依古石门溪移动形成的5个地形面,由高至低依序可划分为富冈面、杨梅面、大仑面、中坜面及桃园面,各阶面间均有5-20公尺不等的阶崖。本区水系除大汉溪流经东南侧山麓及北侧的南崁溪之外,其余都是切割各台地面的小河,这些河川源於扇顶,为顺沿台地面的顺向河,大致呈放射状,向西及西北流入台湾海峡,流路短,水量少。
台地为古石门冲积扇的砾石堆积层,主要由下部砾石层与上部红土层组成,砾石主要以白色石英岩、暗灰色矽质砂岩、浅灰色砂岩为主,含有少量黑色玄武岩;红土层则风化程度高。在砾石堆积层以下还有杨梅层,由砾石、砂岩及泥岩互层组成,以砂岩居多,因为杨梅层受到构造扰动,砾石层以不整合的形态覆盖於杨梅层之上。
台地的形成过程,经由砾石层最大粒径、古水流方向、石英含量、工程钻探等资料可以看出,古石门溪应由今石门附近辐射散出形成冲积扇,构造运动造成地层褶曲且不等量抬升,使古石门溪渐渐往中北方移动,形成富冈面,再向西北流,形成杨梅及大仑面,尔後再向东北迁移,形成中坜面及最低的桃园面。桃园面的漂木经碳十四定年後得知,桃园面的形成时间约为距今4万7,000年前。
台地原是土壤贫瘠的农业区,在17世纪中叶已有人类开始在台地面上挖设埤塘以储存雨水供应灌溉,埤塘数量一度高达上万口,随着1916年桃园大圳和1964年石门水库完工後,埤塘数量逐渐减少,2008年之後仅存3,345口。
中文关键字: 古石门冲积扇 , 埤塘 , 砾石层
英文关键字Paleo Shi-Men alluvial fan , pond , gravel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