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进勇总纂。2001-。《基隆市志》。基隆:基隆市政府。
- 林朝棨。1957。〈台湾地形〉。收於《台湾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册地形》。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王鑫。1980。《台湾的地形景观》。台北:渡假。
- 徐美玲。2008。《台湾的地形》。台北:远足文化。
因每到夏秋季节,候鸟飞来,飞扬之状如棉花随风而飞,故名。英文名称Crag,为峻岩之意。地势以东南部最高,岸外有4块礁石矗立。东部海岸因受东北季风掀起的强烈海蚀,尽成绝壁,悬岩有高达30公尺以上者。岩下平台发育甚佳,满潮时淹入海中,低潮时则露出海面,高1/3-1/2公尺。中段有一岩礁,屹立岸外,高可达25公尺,蔚为奇观,有「屏风岩」之称。北岸海蚀台地,宽约100公尺。
岛屿由暗灰色的安山岩熔岩流构成,有时呈矿滓状,其中被坚硬而多孔质安山岩之岩脉所截切。此种岩脉对风化侵蚀的抵抗力较强,所以呈岩骨状突出於地表,形成岛上东南方的小丘,其中较高者称为「东丘」(高约61公尺),此屿原来的火山喷发中心可能即在东丘附近。安山岩的一部分被浮石质火山岩屑所覆盖,岩层层厚约10余公尺,於东方及东北方发育最佳。地表熔岩中有明显的绳状构造,是由流动性高的熔岩形成。
岛上并无居民,但寄栖的海鸟甚多,上覆有薄层鸟粪。早在19世纪,国外自然学者即已观察到该岛鸟群聚集的盛况。栖息有保育类鸟种10种,1996年与花瓶屿共同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
中文关键字: 安山岩 , 野生动物保护区 , 海鸟
英文关键字andesite , wildlife refuge , sea bird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