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镇
2011-12-02 14:11:51   来源:   点击:

    台北县西北部城镇。位於台北盆地西北方,淡水河下游北岸,东倚大屯山群,西濒台湾海峡,北邻台北县三芝乡,南以关渡和台北市北投区相接。面积约71平方公里,人口约13万人(2007年12月)。

    旧称「沪尾」,一说是由平埔族语Hoba音译而来,是河口的意思;一说「沪」指设在河口或近海处,由许多石头堆成,利用海水涨退捕鱼的设施,因位在「沪」的尾处,故名「沪尾」;又说闽南语「沪」和「雨」谐音,指此地多雨,过了这里雨就停了,而称「沪尾」。1912年(大正元年)沪尾支厅改为淡水支厅,1920年改为淡水街。

    17世纪,淡水被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先後占领;1661年(永历15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才开始有汉人来此拓垦定居。1862年(同治元年),淡水因「天津条约」正式开港,迅速成为北台湾第一大港。日治时期因河道淤浅,加上基隆港及台北、基隆间铁路方便,淡水转为行政中心,设淡水郡辖淡水街。国民政府迁台後,设淡水镇。

    境内除淡水河口狭小平原外,尚有沿大屯山而下的小溪流所冲积之沿海平原。城镇泰半被大屯山陵被覆,形成山城河港。1980年代起,随着大台北都会区的发展,淡水成为服务大学城的消费中心,以及观光旅游的重要基地;1980年代末,受到台北捷运淡水线通车及淡海新市镇计画的影响,进一步开发做为市郊住宅区。

    除了原有的古蹟,如红毛城、鄞山寺(汀州会馆)、理学堂大书院、沪尾炮台、淡水老街等;位於淡水河最前端河海交界处的淡水第二渔港(俗称渔人码头),也於1987 年完工,串联竹围的淡水河红树林自然保留区,成为兼具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带状旅游区域。

    中文关键字: 沪尾 , 淡水河 , 红毛城 , 渔人码头

    英文关键字Hoba , Dansuie River , San Domingo , Fisherman's Wharf

    参考资料

    1. 台湾史料集成编辑委员会编着。2006。《淡水厅志稿?噶玛兰志略》。「台湾史料集成」23。台北:文建会。
    2. 杨远波撰文。2005。《淡水红树林自然保留区》。台北:农委会林务局。
    3. 淡水镇公所。http://www.tamsui.gov.tw。

    延伸阅读

    1. 周宗贤。2007。《淡水:辉煌的岁月》。台北:台湾商务。
    2. 连展聆。2007。《淡水河畔百年物语》。台北:布克文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港坪里
下一篇:海岸山脉台东苏铁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