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世珍、陈光华、郑荣松主修。1989。《台中县志》。台中:台中县政府。
- 林朝棨。1957。〈台湾地形〉。收於《台湾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册地形》。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王鑫。1980。《台湾的地形景观》。台北:渡假。
- 徐美玲。2008。《台湾的地形》。台北:远足文化。
平原与大肚台地的交界是清水断层,断层在清水附近造成陡崖,崖的高度约达140公尺。纵贯线铁路海线在台中港到清水一段,紧邻陡崖的西侧而行,主要聚落清水、沙鹿呈带状分布於此。从大肚台地流出的溪谷为数不少,在乾旱的时候,外形像碎石河。平原的西侧高低潮之间本是宽广的沙质滩地(即海埔新生地)。低潮时,海埔地广达数公里,今已开发成台中港建筑用地,南半部另开发为台中港工业区和火力发电厂,沿海则兴建成堤防。只有港区北侧大甲溪出海口一带的高美湿地,仍维持较原始的风貌。台中港附近潮差大,季风带起的风沙也十分强劲,这种风吹沙的现象,不仅改变了地形,也带来风害,淹没田地、屋宇。
1978年後,由於台中港特定区的兴建,使整个平原区呈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观,今相关建设计画仍持续进行。
中文关键字: 台中港 , 大甲溪 , 乌溪 , 清水断层
英文关键字Taichung Harbor , Dajia River , Wu River , Qingshui Fault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