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巢乡原为荆棘丛生、瘴疠遍野的蛮荒之地,在西元1661年前,均归属在冈山一带活动的平埔族马卡道族大杰巅社。直到明郑时期颁布屯垦令,才使燕巢地区得以开垦,而其地名,也正是由此所演变而来。
当时郑成功据台後,将部队分南、北两路,设天兴与万年二县,欲将台湾建设成反清复明的基地。而「援剿」就是郑成功的後备部队,於是郑成功便派遣其中的援剿中镇,驻紮在现今东、西、南燕村,另援剿右镇,驻紮在现今安招村附近,择地屯田,插竹为社,斩茅为屋,开庄辟地。久而久之,该地便取名为「援剿」。
康熙二十三年清廷统领台湾,将万年州分为台湾及凤山二县,「援剿」属观音上里。至宣统元年十月,观音上里改为援剿,属楠梓坑所辖。
直至民国九年,日据台湾,日人取「援剿」的日文同音字,而改为较文雅的「燕巢」庄,且当时乡内燕子多,颇符合其环境。民国三十五年,光复後沿用其称改为「燕巢乡」至今。
燕巢乡现辖十一村,包括东燕村、西燕村、南燕村、深水村、横山村、凤雄村、角宿村、安招村、琼林村、金山村及後来才并入的尖山村。
中文关键字: 高雄县 , 郑成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