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称「金顺兴圳」、「金合川圳」,後人为感念郭锡瑠,称「瑠公圳」。圳路系统起自青潭溪与其南方约1公里的新店溪,利用内装石块的桂竹蛇笼筑成堤坝拦水,经新店大坪林地区,渡过景美溪到公馆旁的蟾蜍山麓,後分成两线进入台北地区,一条沿蟾蜍山脚流向东北方,经六张犁、三张犁流至今台北市政府一带,灌溉台北盆地的东南侧;另一条流过今台湾大学试验农场後分为许多小支流,部分支流沿舟山路而行,再流往辛亥路一带,促进公馆、古亭、大安地区的蓬勃发展。景美地名亦来自因位於郭锡瑠所建、跨越景美溪的木梘(水桥),而得「梘尾」名。
瑠公圳为私人集资修建,原属私有埤圳。1901年(明治34年)认定为公共埤圳,1907年与雾里薛圳、上埤圳合并组成「公共埤圳瑠公圳组合」,但产权仍属私人所有,至1917年(大正6年)「瑠公圳组合」产权才完全收归公有。国民政府迁台後历经瑠公农田水利协会、瑠公水利委员会、台湾省瑠公农田水利会,至1968年配合台北市改制院辖市变更为台北市瑠公农田水利会,主管机关为台北市政府。
都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有农田逐渐转变为住宅或工商用地,瑠公圳也逐渐缩减输水功能,於1984年配合都市计画停止输水灌溉,成为都市排水路。2001年台湾大学校务会议决议通过「瑠公圳台大段亲水空间复育计画」,并获台北市瑠公农田水利会资助,配合景观考量,将原瑠公圳通过台湾大学校区1.8公里路段完成复育。
中文关键字: 景美 , 台北市瑠公农田水利会 , 国立台湾大学 , 郭锡瑠
英文关键字Ching-Mei , Taipei Liu-Kong Irrigation Association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Kuo Hsi-liu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