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路村
2011-12-02 14:14:29   来源:   点击:

    (嘉义县番路乡~)番路村,位於嘉义县番路乡中段,东邻民和村,南邻新福村,西邻下坑村,北邻竹崎乡昇平村。全村面积:4.004平方公里,人口:1,058人(2010年12月底统计),人口密度:264人/Km2。

    一、沿革

    清代属嘉义县嘉义东堡蕃仔路庄、石头埔庄,1901年嘉义厅中埔支厅蕃仔路区蕃仔路庄,1920年10月台南州嘉义郡蕃路庄蕃仔路(大字)蕃仔路、石头埔(小字)。1946年设立番路乡民和村,1953年由民和村西部划出番路村。本村聚落有番路、顶番路(蕃仔路庄)、顶石头埔、下石头埔、对厝仔、坑底、後湖仔、石二崎(石头埔庄)。

    清代到1940年,番仔路是全乡行政中心,之後番路庄役场迁移到菜公店,但1946年设乡仍以番路为名。番路系因这里原住民交易必经之路,住居最集中,全村以前交通不方便时,市集热闹,商家多,居民以种植水柿及柑桔类为多。现仍存有番仔厝的废墟及番仔走的旧道,及一处以石头砌成的石拱桥。

    二、聚落

    番路,又称番仔路,位於番路村东段,在清代属蕃仔路庄,分为番路、顶番路,此地因可以直通阿里山之番地,为昔日通往阿里山族界之交通要路。1920年这里简称为「番路」。

    石头埔,位於番路村西段,因该聚落所有土地都是大小不一的石头堆,而称为石头埔。石头埔分为上下两段,以一小沟为界,上半段为顶石头埔,下半段为下石头埔,所有土地都是石头,无法种植水稻,原以种植木薯为主,後改种香蕉及水柿。

    坑底,位番路村北端,与竹崎乡顶埔,以清水溪为界,在县道159线未开辟前,山壁陡峭,形成一个坑道,坑道底有居户,因称为叫坑底。从坑底过清水溪,有一座石头砌成的石拱门桥。在坑底的居民皆是廖姓。

    瓦厝仔,位於番路村西北段,接邻菜公店,清朝大陆卢姓先民到此聚居,卢姓族人居住在当时仅有的三合式屋宅,用石块砌成屋基及台阶,以瓦片盖屋顶,在当时此地仅有之瓦片厝,三合庭院住有200多人,此地因称瓦厝仔。

    三、古道

    石二崎路,是一条由番仔路通往触口的山道,从前乡道未开辟,只有好汉能肩挑一石二斗米从触口走到番仔路,因叫为石二崎路。这石路陡峭非常,上坡时一崁到肚脐,二崁到二眉,原住民要往返外面作交易,必须经过这段路程。现已非经济要道,但仍留下人行步道。

    四、胜蹟

    妙法藏菩提寺,位番路村溪底,主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汉传密宗,圣密宗金刚禅佛教所有的圣密庙宇曼荼罗坛场,其要义在於:「观有不住有,观空不住空,闻名不着於名,见相不惑於相」。

    五、交通

    番路村的交通有,县道159线,北往竹崎乡昇平村,此地为县道159线终点,从起点新港(连接县道184线),共长31.6公里。县道159线甲,在番路连接县道159线,往西到下坑村,往东到民和村、大湖村。  

    中文关键字: 蕃仔路 , 石头埔 , 坑底 , 瓦厝仔

    参考资料

    1. 陈文尚、陈美铃等《嘉义县志-地理志》 嘉义:嘉义县政府,2009
    2. 陈美铃等,《台湾地名辞书卷八:嘉义县》,台北: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8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环翠堂
下一篇:白水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