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港旧称竹筏穴、五叉港,清光绪年间改名梧栖港;日治时期为了台湾中部的产业发展,於1938年(昭和13年)拟定筑港计画,并更名为「新高港」。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港口的兴建工程因资金不足而停顿,国民政府迁台後,新高港更名为台中港。
1960年代,由於台湾经济快速成长,高雄港及基隆港因进出口货物量的增加而日渐拥挤,需要新的港口来分担货物的运输;此外,为了均衡区域发展,减少南北极化的现象,在考量相关的筑港条件、运输设施後,选定台中港成为新的国际商港,并在1973年开始从事台中港的建设,於1976年成立台中港务局。新建成的台中港於1976年10月31日正式启用,成为继高雄港、基隆港之後,台湾第三大港口。
台中港虽然发展迅速,但由於潮差甚大,港口淤沙量亦高,因此後续将以港埠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扩建及港区土地开发工作为重点,计画将台中港建设成为一个拥有约83座码头的全方位国际港。
中文关键字: 国际商港 , 人工港 , 梧栖港 , 新高港
英文关键字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Port , Artificial Harbor , Wuchi Port , Shinkao Port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