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胜雄。1983。〈台南市区里变革初探〉。《台湾文献》,34(3):21-60。
- 许淑娟等。1999。《台湾地名辞书卷二十一:台南市》。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887年(光绪13年)台湾设台湾、台北、台南三府,原台湾府城改为台南府城,是「台南」成为行政区名的滥觞。台南市的发展基础,始於荷兰时期建在赤嵌(Saccam)的普罗民遮城(Provintia),该城於郑氏时期成为承天府治,此後无论行政区域如何变革,本地一直都是地方上的行政中心。「台南市」的行政区名最早出现在1920年(大正9年),当时全台行政区改为五州二厅,台南街升格为台南市,为台南州州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後1945年改制为省辖市,仍称台南市,管辖东、南、西、北、中、安平6区,1946年原台南县新丰区安顺乡并入台南市,编为安南区,2004年原中区、西区合并为中西区,今日全市共辖6区。
台南市位於嘉南平原的南端,地势低平。市区东部有台南台地,西部滨海处则为安平平原,是台江内海泻湖陆化而成。台江内海如今仅剩四草湖,为水鸟保护区。重要的河川有曾文溪、二仁溪、盐水溪,其中曾文溪、二仁溪各为台南市北、南天然市界。由於地势东高西低,河川均自东向西流入台湾海峡。
台南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约24℃,最冷月均温约17℃;最暖月均温约29℃。受西南季风及地形影响,降雨季节乾湿分明。
台南市是汉人在台湾岛最早拓殖的地区,荷兰时期已建有台湾城(今安平)和红毛城(今赤嵌楼),郑氏和清领初期并未筑城,1723年(雍正元年)才设木栅城,1788年(乾隆53年)建土城,为台湾有真正城垣的开始。府城共有8座城门,由於城郭北东南三面呈弧形,西缘呈直弦,俯瞰台江,博得「半月沉江」之称。1833年(道光13年)建外城。清领时期城内以赤嵌街为中心,发展出新街、横街及十字街,相当於现在的民生路、忠义路。十字街两侧为东安、西定、镇北及宁南等四坊,後来街市延伸、街道也一直增加,1807年(嘉庆12年)已有77条街的记载,1830年记载有83条街道,至清末已有230条街左右,可见其繁华之一斑。
由於台南市在17-19世纪中叶,曾是台湾的政治首府,也是台湾对中国东南沿海港口的通商口岸,官绅、兵员人数多,城内聚集各类商贾、小贩与工匠,职业分化较多,形成帽街、花街等专业街道。早期的商业活动大多集中在城西一带,曾发展出五条港的繁荣,清末开放为通商港埠的安平港,则是海关、洋行林立。
日治时期以来,随着市区改正、整治运河和筑安平港计画,旧街坊中增加许多笔直道路、街廓、圆环、西式建筑,闹区不再限於旧市区,出现了东市场、西市场、盛场(日语为沙卡里巴)等新商场。加上许多行政、文教、运输等公共设施和机关陆续出现,如市政府、新楼医院、高等工业学校(今成功大学)、车站等,城市的整体景观丕变。由於中西式的巷弄、街道并存,使台南市成为一个风格多元的都市。旧市区的赤崁楼、安平古堡等古蹟,以及所保留的古老行业与传统小吃,成为台南古都重要的观光产业景点与饮食文化特色。
战後,新旧商场各争千秋,中正路的西运河附近建有地下街商场,曾经繁荣一时,由於旧市场、古庙、老店、旧巷弄云集,中正路和西门路一带还是商业集中区,而成大附近、小北夜市等地则有都市扩张後的新商圈。由於先後实施许多建设,都市不断的改变,例如,海安路的拓宽工程影响了沙卡里巴商场(今康乐市场)小吃店云集的盛况;民国70年代四期重划区将东区的德高厝蔗园改为建地、五期重划区填埋台江内海,让都市向东南、向西扩张,市政府、市议会等机关也从中西区迁到了安平区的五期重划区。另外在郊区设安平工业区、安顺工业区、台南科技园区,东区、南区的农地在都市重划中逐渐转成建地,都是地景再度改变的写照。扩张的新市区除了有商店外,家庭式工场也夹杂其中,如纺织、食品、金属、塑胶、机械业,目前安南区的盐田、鱼塭、农地,还是台南市重要的一级产业区。
中文关键字: 十字街 , 台湾府 , 安平港
英文关键字Shizi Jie , Taiwan Fu , Anping Habor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