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圣钦等。2002。《台湾地名辞书卷七:台南县》。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台南县政府全球谘询网。http://www.tainan.gov.tw。
- 黄文博。1998。《南瀛地名志》。「南瀛地名沿革丛书」15-19。台南: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 方淑美。2000。《南瀛地形志》。「南瀛民俗风情丛书」21。台南: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台南县名起源於日治时期,1901年(明治34年)设「台南厅」,1920年(大正9年)设「台南州」,但二者范围与现今的台南县不完全符合。1946年改台南州为台南县,并将原台南州下辖之台南与嘉义二市划为省辖市;1950年又分出云林县、嘉义县,才形成现今的范围。
台南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台南丘陵地,西部滨海地区地势低平,属嘉南平原。县境原为平埔族西拉雅族的生活领域,17世纪荷兰人经营本地时,已经开始与目加溜湾、欧汪、新港、麻豆四大社的原住民接触。清代以後,汉人渐多,陆续在新港溪以北发展出善化、佳里、麻豆、盐水等市街,新港溪以南则以台湾府城为中心城市,并在乡村的归仁、关庙发展街肆;第二次世界大战後,新营市因位居县政府所在地,成为县内曾文溪以北最大的「中地」,溪南的永康市,因附近工商业发达,为全县人口最多的行政区。永康市和仁德乡的市街已与台南市的北区、东区连接,形同台南市区的一部分。
台南县为农业县,耕地面积达9万多公顷,全国排名第一。清代有埤塘灌溉处,就开成水田,但是受限於气候和土壤的限制,多以旱作为主的看天田,以蔗作为大宗。日治时期兴建嘉南大圳,实施「三年轮作制」之後,稻田面积增加,稻米、甘蔗、 杂粮成为主要农产。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自1997年推动「水旱田利用调整计画」,休耕和轮作为农村带来更多样的作物栽植面貌。在「一乡镇一特色」的政策带动下,本县的农渔产经营更具特色,农产名号更响,如麻豆文旦、关庙凤梨、官田菱角、白河莲花。莲田、菱角田等面积占全台之冠。沿海泻湖区则以经营养殖业和盐田为主,鱼塭、盐田、蚵田为海边重要景观。由於滨海的北门区六乡镇土壤盐分高,农作物种植不易,被称为盐分地带,出外经商的子弟被称为「台南帮」。
本县在新营、官田、新市、永康、仁德等乡镇设立工业区,大小工厂约7,000多家, 1995年南部科学工业园区的台南园区完工,在奇美企业入驻带动下,已发展成世界着名的光电产业群聚地带,是台南县的科技工业重心,2002年工业技术研究院南科院区也进驻本区。1990年代曾计画在七股设滨南工业区,因环保、黑面琵鹭保育问题遭反对,已遭搁置。综合而言,台南县的发展重点,以农产品、传统重工业、光电产业聚落、文化创意及自然生态的观光业为主。
本县交通方便,以纵贯线铁路、国道一号中山高速公路、省道台一号与台十七号等为南北向的交通主轴,1990年代晚期陆续完成南北向的国道三号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国道八号高速公路以及东西向的省道台八十号、台八十二号、台八十四号、台八十六号、台八十八号快速道路,加强平原与沿山丘陵区的连接关系。高速铁路在台南县归仁乡设站,车站可与快速道路衔接,为本县与台湾各大都市间提供更为快速便捷的联络。台南县客运尚有兴南客运、新营客运,台南客运已於2003年停驶。
台南县政府根据县内的地理特性规画产业与文化、观光建设,设立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台湾盐业博物馆等景点,沿山地带则有西拉雅文化园区,也利用台湾糖业公司农场用地规画萧壠文化园区、南瀛总爷艺文中心、十鼓文化村。加上台南县自然史博物馆、南瀛天文教育园区及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南科分馆(预计2010年动工),不断厚植县内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基础。
中文关键字: 台南科学园区 , 新营 , 国道三号高速公路 , 黑面琵鹭
英文关键字Tainan Science Park , Sinying , Freeway No. 3 , Black-Face Spoonbill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