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敏麟。1984。《台湾旧地名之沿革第二册(下)》。台中: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采集组编。2006。《台湾地名辞书(卷十二):台中县(一)》。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陈炎正主编。1986。《丰原市志》。台中:丰原市公所。
- 赖志彰。1997。《台中县街市发展:丰原、大甲、内埔、大里》。台中:台中县立文化中心。
- 张明月。2001。〈光复以後丰原的都市发展与变迁〉。硕士论文,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研究所。
- 苏美圆。2002。〈丰原市街土地利用之研究〉。硕士论文,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研究所。
- 〈丰原市〉。台中县综合发展计画,「地区纲要计画」。2008年7月10日读取。http://cpis.e-land.gov.tw/cprpts/Taichung_county/county/county.htm。
- 〈物产工艺〉。丰原市公所全球资讯网,「丰原导览」。2008年7月10日读取。http://www.fengyuan.gov.tw/bbt01-4.htm。
- 〈台中县丰原市〉。文建会文化资产网,「文化资产个案导览」。2008年7月10日读取。http://chmis.cca.gov.tw/chmp/
- 林永福等。2004。《丰原市简介》。台中:丰原市公所。
- 刘静榆等。2005。《丰原野趣》。台中:丰原市公所。
- 丰原市公所编。2001。《丰原采风》。台中:编者。
- 陈炎正。2000。《葫芦墩圳开发史》。「乡土文化丛书」30。台中:葫芦墩文教协会。
- 王正雄等。1995。《丰原糕饼今与昔:老照片与器物专辑》。台中:台中县立文化中心。
- 丰原市公所编。2001。《惊魂27秒:丰原市九二一地震纪实》。台中:编者。
- 王正雄等。1997。《饼圆探源:丰原糕饼发展史曁文艺季活动纪实》。台中:台中县立文化中心。
- 林宣宏。2000。《丰原葫芦墩文化:行政院文建会八十八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振兴产业文化计划成果》。台中:台中县仁社。
丰原旧名葫芦墩,命名缘起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此地原属平埔族「拍宰海」(Pazeh)部族的岸里社「Pahodopurru」所在地,其後代於丰原市观音山灵地建「Haradan」社,後来讹称为「Haluton」,译音汉字为「葫芦墩」;另一说为,市中心区与小南坑有3个小土墩,因形似葫芦而得名。本地从原住民平埔族「拍宰海」部族的岸里社始,历经郑氏隶属天兴县,清领的诸罗县、台湾府台湾县拺东上堡管辖。日治时期1920年(大正9年)行政区改制,将葫芦墩改称丰原,属台中州丰原郡丰原街。1950年底改为台中县丰原镇,至1976年3月1日改制为县辖市迄今。清领期间分别有张达京开垦完成葫芦墩圳、林朝栋开凿八宝圳。
丰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倾,最高处在东面观音山麓,高度约260公尺。地形上东侧属於丰原丘陵,为加里山脉的西坡,有三义断层与车笼埔断层经过,西侧则为台中盆地北端之丰原冲积扇。河川多由东北向西南流,北部、南部分属大甲溪及乌溪(大肚溪)流域,市区内的葫芦墩圳与八宝圳即引自大甲溪溪水。年平均温度约23℃,年雨量差异甚大,介於1,500- 2,000毫米。
产业方面,本区虽然第三级产业少於第二级,但是金融、百货业等林立,仍是台中县第三级产业聚集的中心之一。此外葫芦墩米、糕饼业是本地的特产。
中文关键字: 岸里社 , 葫芦墩 , 大甲溪
英文关键字Pahodopurru , Haluton , Dajia River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