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志鸿纂修。2000。《西螺镇志》。云林:西螺镇公所。
- 西螺镇公所。http://www.hsilo.gov.tw。
- 何美慧。2007。《西螺延平老街的日记》。云林:云林县螺阳文教基金会。
- 廖丑。1998。《西螺七嵌开拓史》。「台湾文史丛书」72。台北:前卫。
早期为巴布萨(Babuzak)族SaiLei部落在此定居生活,西螺地名的由来,有多种种说法,一是由平埔族对本地的称呼「Sorean」音译而成,汉人入垦本地後,将其译成西螺;二是与早期东螺社名称的对称,东螺社位於彰化县埤头乡;三是因浊水溪名,由浊溪被雅化成螺溪,依浊水溪支流的位置而言,就有西螺的名称。也有一说挼,中国福建漳州移民称为「西螺」,又称「螺阳」,应出於开拓者,为追思故乡福建螺阳而来属浊水溪冲积平原。浊水溪沿岸土壤虽然肥沃,却经常泛滥成灾,1970年代後期国道一号中山高速公路通车,交通改善,蔬菜栽培面积更迅速扩张,成为台湾最重要的蔬菜专业生产区,其供应量直接影响全台蔬菜行情。稻米及酱油远近驰名,有「酱油王国」美誉。
台湾开发初期,治安不良,西螺的张廖家族为了自保,便依村落为单位,分为「七嵌」,实施家族联防的自卫制度,而有「西螺七嵌」之说。七嵌居民为了保护乡里,勤练武术,使西螺武风鼎盛,成为台湾武术发祥地之一。云林县是布袋戏发展重镇,西螺新兴阁掌中剧团锺任壁为偶戏大师,与李天禄、黄海岱、许王、陈俊生等人并称为「五大门派」。
中文关键字: 稻米 , 西螺大桥 , 酱油 , 布袋戏
英文关键字Rice , Siluo Bridge , soy sauce , Taiwan Glove Puppet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