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县
2011-12-02 14:24:04   来源:   点击:

    民国时代福建省的县级行政区,位於福建厦门湾口。三面与中国隔海相望,向东可远眺台湾。县政府设在金城镇,下辖金沙、金湖与金城3镇及金宁、烈屿2乡,并代管福建省莆田县乌坵乡。管辖范围包括金门本岛、烈屿、大胆、二胆、东碇、北碇、后屿、猛虎屿、复兴屿、狮屿、草屿、乌坵等12个大小岛屿。面积约179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人(2007年12月)。

    「金门」一名的起源,据《金门县志》记载:「始於明洪武二十年置守御千户所,江夏侯周德兴筑城於此,取其固若金汤,雄镇海门,因名之曰金门城。」诸岛屿主要以大、小金门为主,除金门岛主峰太武山,标高253公尺外,无其他高山,以台地与丘陵等地形为骨干,海岸线曲折,岩岸与沙岸景观皆有。

    位於北回归线以北,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平均20℃左右,降水主要集中於4-9月,占全年降雨量75%,属夏雨冬乾的形态。年降雨量虽达1043公厘,但因四面环海,无高山屏障,风势甚强,蒸发旺盛,加上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使得冬季常有缺水之虞。

    河川大多短小,最长河流为浯水溪,全长7.5公里,其他如金沙溪、後水溪、西路溪与南塘溪等溪流长仅1-4公里。由於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洪枯流量变化显着,多为荒溪型河川。为增加水资源供应的可靠性,自1950年代以来,兴修水利,筑坝拦河,辟湖建塘,如田浦水库、金沙水库、太湖与兰湖等,蓄水以作灌溉给水之用。

    土壤概以砂土及红壤为主。砂土主要分布於金门岛东部,土层厚,保水性差,保肥能力弱;红壤则分布於西部,土层薄,土质偏酸性,腐植质少。本县土壤仅利於种植经济价值较低的杂粮作物。

    金门与中国大陆仅一水之隔,由於位置接近,相传自晋代起即有居民渡海来此居住,至今已1,600余年。然而早期移民甚少,且受限於地形、气候、水文与土壤等条件,无法大规模实施农垦。时至今日,金门仍无水田,农业发展缓慢,以甘薯、落花生与杂粮等为主要作物,生产不足自给,仰赖台湾供应。

    1950年,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成立,正式揭开军管时代的序幕。1969年,金门防卫司令部政务委员会成立,迈入战地政务实验期。在战地政务时期,基於国家安全与国防考量,县内建设大多集中於战备与民生、教育等相关设施,如道路、水库与国宅等。此外,由於台海两岸关系紧张,大量国军进驻,形成许多与军人生活所需相关的商业与服务业。直至1992年解除战地政务,驻军减少,相关的商业与服务业逐渐没落。但也因为金门重新对外开放,战地神秘色彩吸引大批观光客涌入,观光业顺势而起,如1991年金马地区旅馆业只有6家,至2001年,金门地区增至36家。金门高梁、贡糖与菜刀等土产成为吸引观光客的重要产业资源。

    2001年实施「试办金门马祖与大陆地区通航实施办法」(小三通)政策,金门成为与中国直接交流的口岸,为台商前进中国的转运点,带动相关服务业与商业活动发展。与马祖相似,金门也因自然资源有限、市场狭小与战地政务解除等影响,农工商的发展皆相对较缓慢。

    中文关键字: 乌坵 , 太武山 , 小三通 , 战地政务

    英文关键字Wuchiu , Taiwu Mountain , Mini-three-links , battlefield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参考资料

    1. 金门县立社会教育馆编。1992。《金门县志》。金门:金门县政府。
    2. 吴启腾、林英生。1998。《金门地质地貌》。「金门学丛刊」KM011。台北:稻田。
    3. 李锡回主编。1991。《我的家乡我的爱:金门综合建设方案的内容与八十年度执行成果》。金门:金门县政府。
    4. 董毓雯。2006。〈战地政务解除前後金门中地系统的变迁〉。硕士论文,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5. 金门县政府全球资讯网。http://www.kinmen.gov.tw。
    6. 中华民国统计资讯网。http://www.stat.gov.tw。
    7. 〈农业统计要览〉。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统计刊物」。2008年7月25日读取。http://stat.coa.gov.tw/dba_as/As_root.htm。
    8. 〈工商及服务业普查〉。行政院主计处。2008年11月5日读取。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3267&CtUnit=379&BaseDSD=7。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乡村聚落
下一篇:金瓜石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