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明蘅、赖佳宏,《台南县楠西乡鹿陶洋江家古厝传统建筑空间美化计划规划报告书》,台南县楠西乡公所。
- 黄文博,《南瀛地名志》,新营:台南县文化局,1998。
- 林圣钦等撰述,《台湾地名辞书卷七:台南县》,南投市: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2。
- 张庆雄,〈台南鹿陶洋宋江阵之研究〉,国立台南大学运动与健康研究所,2005。
- 戴介三,〈乡村聚落之集体记忆分析~以台南县楠西乡鹿陶洋江家聚落为例〉,中兴大学农村规划研究所,2006。
康熙60年(1721),江如南带着长子渡海来台开发新天地。相传江如南深谙地理风水,而且他渡台时带着两项物件,一是江姓家族神东峰大帝香火,一是一付竹筊,他行到任何地方想落脚时,就用竹筊在香火前请示,可则止,否则继续另觅它方。最初选在茄菝埔尾(今楠西村)暂居,次迁至槟榔脚(今东势村),最後选定鹿陶洋现址落户。
乾隆5年(1740),留在故乡的次子江日沟思念父兄心切,亦渡海来台寻亲,父兄三人骨肉团圆。
江日沟娶妻郑氏,有五子,依序是:公取、公第、公宾(早殁)、公先、公月。鹿陶洋江家即以公取、公第、公先、公月此四大房代代相传,繁衍至今已近三百年。建造年代:大约康熙60年(1721)前後,江家先祖已来此定居,目前聚落的格局,大概是日治时期,族人秉承祖先原有的规划,一步步的共同努力,使聚落的格局更臻完整。
目前聚落中约有30多户居住,共有136六栋建筑物,其中以砖造红瓦厝居多,还可见到土角厝、竹编厝、洗石子厝等建筑,可说是台湾现有保存完整的最大一个同姓家族聚落,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