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沙窝子野舖〉

〈沙窝子野舖〉
2011-12-03 08:57:54   来源:   点击:

    短篇小说。司马中原着。收录於短篇小说集《加拉猛之墓》,台北文星书店1963年11月初版。此篇约一万一千字,作者并在篇末附记脱稿於1958年1月。小说中有五个人物:范家野舖的老店主、店主之女、皮货商之子、相士、果木贩子。故事从果木贩子和相士的长途跋涉开始,用人与牲口都乾渴痛苦的场景,点出旅人的寂寞与环境的荒僻。范家野舖是旅途中唯一的休息站,皮货商之子是个年轻人,他遵从父亲之命,打算在出门做生意的途中,到野舖去投宿,实则相亲。店主的女儿,是皮货商在上一次经过野舖时一眼就看中的小家碧玉,他希望儿子这回悄悄地相亲後再作决定。年轻人第一次投宿野舖,与美丽的店主之女产生了隐约的情愫,但他却未能即时把握姑娘对他的情感暗示,仍然先行离去完成他的买卖。再度投宿时,却听见同行的相士与店主喝酒闲聊时,店主说他的女儿出嫁了!她娘从前临终前的心愿就是不要女儿嫁得太远,虽然去年有个皮货商一见他的闺女便开口提亲,却没有留下儿子的生辰八字。後来有别的人家来提亲,他自然就把女儿的生辰送去合八字,把女儿稳当地嫁出去。皮货商之子这时才知道,姑娘一直对他念念不忘——他爹竟然曾经有过这一番许诺!那麽他上次投宿时姑娘那些多情的举止,原来都是因为知道他是「可能娶她的对象」而和他情投意合的表现。他只能怪自己不解风情,错过了可能的姻缘,将内心的悲哀归结於「都是机缘」。论者张素贞曾经详细评述作者此篇的人物描写都是透过皮货商之子的所见所闻呈现,他的木讷是多数乡野青年的写照。范家野舖店主的许配女儿等作为,则象徵多数乡野村民的看法。皮货商人的开明作风恰和野舖主人的保守作风相反,他们对儿女婚姻的看法,正与职业性质相对应,作者安排恰如其分。篇末的「机缘」包含人为因素,作者怀着谦冲悲悯的的心胸,诉说了这样一个纯中国风味的故事。(李京佩撰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月光饼〉
下一篇:〈拾海星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