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生日礼物〉

〈生日礼物〉
2011-12-03 09:00:05   来源:   点击:

    散文。林文月着。此文篇末注记撰写於1977年8月27日,初收於1980年3月洪范书店《读中文系的人》。〈生日礼物——为蔚儿十六岁生日而写〉写家庭生活、铺陈真挚的情感。文中作者提及与儿子深夜对谈,母子二人交换对於升学、课外阅读的种种意见。叙事者「我」鼓励儿子选择自己的兴趣领域,并且在文学艺术的薰陶下兼顾学业;升学不是唯一的路,但也不需要为了莫名的抵抗念头而拒绝升学。作者对子女在学业上提出的建议是开明的、可以双向沟通的,在人格品行上提出的观点则是温柔坚毅且充满期望。陈芳明曾从五○年代以降女性散文流变史的角度,评述与林文月约当同一世代的诸多女性散文家(1933~1949出生者)。他认为女性意识初醒後,散文中的母亲形象,由女性作者来自我型塑、自我表现,林文月是具体的例子。她的温婉不是柔弱,而是在介入社会与人间之际,展现个人的意志而不流於倔傲;她的关怀有淡淡的母性,文字渗透异样的暖意。林文月第二册散文集《读中文系的人》收录大约1980年前後数年所作篇章,她当时的散文性格仍具有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与女性特质的韵致,以婉约含蓄的语言抒发情感。1977年撰写此文之後,作者对子女艺术爱好的鼓励与关怀,可以与1993年《拟古》收录写於1990年前後〈给儿子的信〉、〈给女儿的信〉、〈给儿女的信〉三篇对照阅读。作者回忆一家人浸润於音乐、绘画的往事,包括儿子出国前录下自己歌声和吉他声的的音乐带和留在梳妆台上的手写卡片、女儿的绘画学习历程,再絮絮谈及子女的未来规划。她摹拟《傅雷家书》,「我」身为母亲,把自己视为孩子的朋友、可以交换意见的同好。她曾在接受蔡诗萍访问时,说自己在第一本散文集出版後觉得创作应有空间,像绘画的留白。她强调写作应当在结构上多费心思、语言句法上力求突破,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再掉书袋。〈生日礼物〉实践了这样的的创作自觉,作者环绕着儿女的兴趣开启的许多新话题,在家书的抒情笔调之中,点出自己的艺术及教育见解。(李京佩撰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美浓的农夫琴师〉
下一篇:〈种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