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竹扇子与竹篮子〉

〈竹扇子与竹篮子〉
2011-12-03 09:00:49   来源:   点击:

    作者小野。英国诗人布朗宁说:「成功的绊脚石不是缺乏智力,而是没有创造力。」的确,自人类有史以来,「好奇心」及「创造力」一直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本文即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为要「寻找问题的答案」,而引发「创造力」的最佳写照。〈竹扇子与竹篮子〉选自1996年由远哲基金会出版──美丽的圆:李远哲的故事。全文对於故事主角(即李远哲,以下简称主角)的性格、人格特性并不作直接的褒贬,而是透过主角自己喜欢动手创造的事蹟,来凸显主角的性格及人格特性;即是由读者自己来领会主角积极的性格及人格特性。本文共分三大段。第一段首句以「李远哲喜欢动手修理各种机械的趣事很多」作为文章开场,是全文的重心。接下来虽是以主角的三个不同事蹟作为文章的内容──在演讲台修理音响系统;在实验室设计分子束仪器;在防空壕编织竹扇子和竹篮子。然三个不同的事蹟确是以共同的主题来贯穿──即是主角具有高度的耐心与创造精神;而这也正是主角比别人更早找到答案、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本文的三个故事,其实正代表着主角科学观念形成的三个的阶段及一般人成功的三个过程:

    一、 在演讲台上修理音响系统代表:「兴趣」是创造、思考最大的动力;因为有「兴趣」才具有丰富的「好奇心」,才有「寻找问题的答案」专注的学习精神与态度。

    二、 在实验室内亲手制造和修理实验室内的各种工具;务必比别人更精密、更准确;不断的设计、改良……等等。代表着:想要成功必须比他人更有「实践力行」的精神与态度,然这也需要拥有很大的「耐心」才行。

    三、 而上述的态度用在竹扇子、竹篮子的制作过程中则是:竹扇子是经由仔细「观察」老人制作的过程,产生「好奇心」,并「力行实践」的学习制作,进而在的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耐心」制作後,终而完成人生的第一件「工具」──这是一段「模仿学习」的过程;而竹篮子是凭着对老人的「观察」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力」,利用制作竹扇子的竹片和竹皮的应用所编织而成的──这则是一段「模仿创造」的过程。

    透过上述的过程,使读者了解,一个人的成功关键在於:对於自己的所知所学抱持着强大的兴趣及好奇心,并能专心并有耐心的力行实践,在解决困难及得到答案之余,进而充份发挥自己的创意,走向成功的终点。(邱家豪撰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老鸦〉
下一篇:〈疲於抒情後的抒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