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
2011-12-03 09:07:03   来源:   点击:

    (1903~)晚清着名的谴责小说。作者李宝嘉,字伯元。体裁仿《儒林外史》,对晚清社会的批判性文学有重要影响,与刘鹗《老残游记》、吴趼人《廿年目睹之怪现状》及曾朴《孽海花》并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晚清遭逢内忧外患,内有慈禧太后专政、官宦腐败;外有八国联军入侵、中日甲午战争等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清廷的应对却采取「欺善怕恶」的态度,对外,清廷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对内却不思团结,不但拒绝新变法的改革,还剥削人民、贪污腐败。知识份子为求救亡图存、揭露社会黑暗,开始以写实鞭笞的笔法,写下一连串充满人性血泪的「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官场现形记》最初是在李宝嘉自己创办的《世界繁华报》上连载,从光绪29年(1903)4月至光绪31年6月,共60回,是中国第一部在报上连载的小说,首开近代小说社会批判的风气。《官场现形记》体裁仿《儒林外史》,主要由一系列独立的人物故事联缀而成,故内容难免显得杂散而不容易统一。胡适对《官场现形记》做过深入的考据,曾在此书的序言中说:「就大体上说,我们不能不承认这部《官场现形记》里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当日官场的实在情形。那些有名姓可考的,如华中堂之为荣禄,黑大叔之为李莲英,都是历史上的人物,不用说了。那无数无名的小官,从钱典史到黄二麻子,从那做贼的鲁总爷到那把女儿献媚上司的冒得官,也都不能说是完全虚构的人物。」《官场现形记》不但描写社会现实,并且也是当时整个社会政治的缩影。李锡奇说《官场现形记》:「所写种种,大都实有其人,实有其事。惟都不用真名,而所用假名亦皆有寓意。」即为其最好的注解。鲁迅说:「特缘时势要求,得此为快,故《官场现形记》乃骤享大名。」这本书走红的程度,甚至及於大内深宫。慈禧太后当时还照着这本书「按书索骥」,将书里面的人物一一与现实人物联系,有些官吏还因此获罪,慈禧太后因此大叹:「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便把晚清的腐败全数归咎於这群贪官与腐臣身上。鲁迅说:「凡所叙述、皆迎合、钻营、朦混、罗掘、倾轧等故事,兼及士人之热心於作吏,及官吏闺中之隐情。头绪既繁,脚色复夥,其记事遂率与一人俱起,亦即与其人俱讫,若断若续,与《儒林外史》略同。」除了《官场现形记》之外,李宝嘉的《文明小史》、《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中国现在记》、《醒世缘弹词》等着作也都有讽谕时事、批评腐败的政策与为下层人民与不得志的知识份子发声的特性。

    《官场现形记》原发表於报刊,其成书始於光绪29年(1903年)9月,由世界繁华报出版,采线装分册装订。在1903年9月8日《世界繁华报》第892号上刊登有出书预告,谓:「南亭新着《官场现形记》:本报所撰《官场现形记》一书,虽甫成十二回,已得九万余言。颇为閲 报诸君所称许,来馆指购全书者,几无旦蔑有。本馆特将前十二回先行刊印成书,以应远近之购取,定於重阳前出版,谨此布告,以慰殷。本馆谨啓。」光绪30年2月,发行续编,内容为第13-24回;光绪30年下半年接着出版三编,内容为第25-36回;及至光绪32年,全书60回始得付梓完毕。

    在李宝嘉生前,《官场现形记》即有上海传出盗印翻刻之情事,至其逝世後,坊间盗印、翻刻之风尤甚,後经上海会审公堂审理调停,判决版权归属,并由翻印书馆以3000元购买原书版权以为代价。为晚清文学界中,最早透过诉讼来维护版权的实例。  

    中文关键字: 谴责小说 , 官场现形记 , 李伯元

    英文关键字political novel , intentions of the writer , Bo-Yuan Li

    参考资料

    1. 陈美玲。《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2。
    2. 严雪樱。《《官场现形记》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比较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在职进修硕士学位班硕士论文。2002。
    3. 刘颖慧。〈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版权诉讼始末〉。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卷3期。2006年5月1日。页39-43。
    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98%E5%A0%B4%E7%8F%BE%E5%BD%A2%E8%A8%98
    5. http://www.haodoo.net/?M=book&P=446
    6. http://baike.baidu.com/view/37279.htm
    7.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5%AE%98%E5%9C%BA%E7%8E%B0%E5%BD%A2%E8%AE%B0%E3%80%8B

    延伸阅读

    1. 黄美珍。《晚清四大小说研究》。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所硕士论文。2010。
    2. 蔡淑华。《漫游海上橱窗:晚清《世界繁华报》中的文化图景》。暨南国际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论文。2008。
    3. 王心玲。《讽刺之形态:兼谈晚清四大小说》。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86。
    4. 吴淳邦。《晚清讽刺小说的人物研究》。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2。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台湾文学》
下一篇:《人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