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文学季刊》

《文学季刊》
2011-12-03 09:08:30   来源:   点击:

    泛指5份一脉相连的文学刊物(皆由尉天骢担任主编),亦可指称藉由这一系列刊物而聚集成型的文学集团。

    《笔汇(革新号)》(1959年5月至1961年11月)发行至2卷12期停刊,主要作者有王梦鸥、姚一苇、叶笛、陈映真等,与约略同时期的《文学杂志》与《现代文学》皆属同仁刊物性质,但是学院气息较淡,反叛性格较强。

    《文学》季刊(1966年10月至1970年2月)共发行10期,现实主义成分日渐浓厚,刊载了黄春明〈儿子的大玩偶〉、王祯和〈嫁妆一牛车〉、陈映真〈唐倩的喜剧〉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该刊如吕正惠所说「将来的台湾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

    《文学》双月刊(1971年1月至1971年3月)共出刊2期,除了刊载了何欣〈现代作家的任务〉等论文,以及黄春明〈两个油漆匠〉与王祯和〈寂寞红〉等小说之外,第1期〈编辑手记〉也确切的说道:「一个艺术家首先应该把自己置身於现实生活之中」,带有比先前更贴近现实的自觉性。

    《文季》季刊(1973年8月至1974年5月)共出刊3期,开始举起鲜明的现实主义大旗,在〈发刊词〉中宣示:「我们认为文学不但应该是生活的反应,更重要的还是如何透过这些反应在现实中教育自己」,并刊载黄春明〈莎哟娜拉?再见〉以及王祯和〈小林来台北〉等具有明确批判精神的作品,也针对文坛弥漫的现代主义风潮大力抨击。

    《文季》文学双月刊(1983年4月至1985年6月)仍然承续先前的文学主张,不过更明显的是其「中国意识」,宣称「台湾新文学是中国之新文学的一支」(第6期),意识形态与当时另一强调台湾主体性的《台湾文艺》阵营形成强烈对比。

    《文季》系列刊物在尉天骢的领导之下,不仅发掘了许多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更承接了中国新文学从1920年代发轫以来关怀社会现实的传统,对台湾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中文关键字: 笔汇 , 尉天骢 , 现实主义 , 台湾文学

    英文关键字Pi Huei , Literature Magazine , Yu Tien-Tsung , Realism , Taiwan Literature

    参考资料

    1. *吴浩。1990。〈文季研究资料初编〉。《台湾文学观察杂志》,1:116-130。
    2. *吕正惠。2003。〈从「笔汇」到「文季」〉。《文讯》,213:43-46。
    3. *李瑞腾。1992。〈後期文季研究:文学媒体编辑观点之考察〉。《台湾文学观察杂志》,6:44-59。
    4. *林瑞明。2005。〈「笔汇」的创刊、变革及其影响〉。收於《战後初期台湾文学与思潮论文集》。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编。台北:文津。
    5. *尉天骢。2005。〈在那样的日子,大家不断地追寻!:怀念「笔汇」岁月〉。《文讯》,240:64-77。
    6. 许俊雅。2004。〈「文学季刊」〉。收於《台湾文化事典》。林乾礽等编。台北:台湾师范大学人文中心。
    7. 曾萍萍。2005。〈「笔汇」概述〉。《文讯》,240:78-81。
    8. 叶石涛。1987。《台湾文学史纲》。高雄:文学界杂志。
    9. 罗秀菊。1998。〈「文季」文学史地位之探究〉。硕士论文,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10. 尉天骢。1978。〈西化的文学〉。收於《中国现代文学的回顾》。邱为君、陈连顺编。台北:龙田。
    11. 台湾历史辞典。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0/toc.html。

    延伸阅读

    1. *吴浩。1990。〈文季研究资料初编〉。《台湾文学观察杂志》,1:116-130。
    2. *吕正惠。2003。〈从「笔汇」到「文季」〉。《文讯》,213:43-46。
    3. *李瑞腾。1992。〈後期文季研究:文学媒体编辑观点之考察〉。《台湾文学观察杂志》,6:44-59。
    4. *林瑞明。2005。〈「笔汇」的创刊、变革及其影响〉。收於《战後初期台湾文学与思潮论文集》。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编。台北:文津。
    5. *尉天骢。2005。〈在那样的日子,大家不断地追寻!:怀念「笔汇」岁月〉。《文讯》,240:64-77。
    6. 林乾礽等编。2004。《台湾文化事典》。台北:湾师范大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
    7. 叶石涛。1987。《台湾文学史纲》。高雄:文学界杂志。
    8. 彭瑞金。1997。《台湾新文学运动40年》。「文学台湾丛刊」8。高雄:春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慧心莲》
下一篇:《千江有水千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