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义麟。2003。〈「民报」:台湾战後初期最珍贵的史料〉。《台湾风物》,53(3):173-184。
- 何义麟。〈民报专文介绍〉。旧版报纸资讯网,「专题介绍」。2008年5月26日读取。http://paper.ntl.gov.tw/page/p-00002a.htm。
- 林瑞明。〈「山河」及其他作品手稿〉。杨云萍教授藏书暨手稿资料展。2008年1月10日读取。http://www.lib.ntu.edu.tw/manuscript/yangup/content_003.htm。
在杨云萍主编时的「学林」刊头语,声明:「文艺为主,一般学术为副,一般学术包含着自然科学,我们想尽量地刊载台湾的文艺和学术的创作、研究,以期促进本省的文化,同时得对祖国一般之文化也有涓滴的贡献。」而在〈我们的「等路」──台湾的艺术与学术〉也明白地指出:「我们的语言的大部是被日本人掠夺,失去了我们的表现手段。这是致命的。可是一面却因为由『日语』的媒介,得接触世界的一流的文学。所以我们虽其数不多,却对文学的监赏,或是评价自信。」可见,他试图透过「学林」栏提升台湾文化,并希望化解外省籍作家对台湾文化的观感。
现存《民报》(1945年12月2日至1946年1月26日)的文艺栏中,连载吴漫沙的长篇小说《天明》,除了文艺栏之外,最重要便是「学林」栏。从这些文献资料,可知刊载的文类以小说、诗、幽默抄、随笔为主。其中,小说方面有赖和《辱》的连载、周遭〈可怜的她〉、吴瀛涛〈起点〉,以及周传枝将往返於日本、台湾的高千穗丸沈没时的情景为题材撰写而成的〈灾殃〉。古典诗方面则连载铁汉的〈鲁迅的诗〉等。现代诗则有吴瀛涛、之于、苹腮、SK、鹄、侯耀华、李云、郁吟、志文、赤子等人的诗作。随笔主要则有张翔〈我们要认清国家与国旗〉、铁汉〈久违了岛都〉、石朝桂〈教育与政治〉、秋鸿〈谈自由〉、〈我与祖国文学〉、新人〈阿Q性〉、杨燕荣〈寄学林〉、郑云萍〈冬天底梦〉、吴俊陵〈假惺惺的欺骗〉、凡军〈哀诉〉、刘达梅〈我底自来水笔〉等人的作品。
在那个政权递嬗的年代,由作者的字里行间不断地透露出在二二八事件之前,知识分子对台湾的未来既期待又不安的情绪。如苹腮〈给我唯一的爱人〉(诗)的结语,说明着一切消息的期待都是「因为我是爱着台湾的文化」。之于〈台湾……我希望你〉(诗)则期待着「三民主义的新台湾」。吕伯扬的〈台湾新文化〉(随笔)中亦将三民主义视为建设新台湾、新中国的最高原则,期待建设台湾新文化以促进世界和平。钱瑾〈我们应有的认识〉则在以三民主义建设新台湾的前提下,期待外省籍与台籍人士彼此了解,分成「台湾史略」、「祖国人士的宿志与期望」、「祖国的政风与台湾政治途径」3点进行说明。但战後初期台湾社会出现了新的阶级问题,因此郁吟的〈台湾为什麽会这样〉质问着「穷苦者」、「富户们」、「要人们」、「矮奴货」间的不公矛盾,似乎也意味着当时的台湾知识分子已从回归祖国的欣喜氛围中,渐将目光投注在台湾的社会现实问题之上而显露出些许的不安。
中文关键字: 民报 , 学林栏 , 杨云萍 , 三民主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