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文讯》

《文讯》
2011-12-03 09:10:17   来源:   点击:

    以提供艺文资讯,探讨文化现象,整理文学史料,报导作家活动,以及评论作家作品为宗旨的刊物。

    1981年第三次全国文艺会谈提出建请政府成立文艺资料中心,1982年,该次文艺会谈召集人:国民党文工会主任周应龙,设立「文艺资料研究及服务中心」,并筹编《文讯》,1983年顺利出刊。

    首位总编辑是孙起明(时任文工会编审),第15期改由李瑞腾担任,并邀封德屏担任副手;第84期由封德屏升任总编辑,李瑞腾仍以总监或顾问方式从旁协助。创刊之後的20年间,虽然《文讯》的经费都由中国国民党支付,却能维持相对中立而专业的风格,「快速报导文艺资讯、准确评析文学表现、深层探索文化问题、生动描绘文人风貌」是其不变的编辑原则,而且能够兼顾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大众普及性与研究专业性、台湾文学与外国华语文学等,殊为难得。

    除每年主办的「全国青年文学会议」和「文艺界重阳敬老联谊活动」成为文坛固定活动外,并持续举办其他各类文学相关的研讨会或座谈会。2003年1月之後,中国国民党停止编列《文讯》预算,在封德屏奔走之下而有「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之成立,继续维持杂志社正常运作。

    每期设有一个特定的专题,已然成为《文讯》重要的特色,往往能从中看出当前台湾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风潮。另外,「人物春秋」、「艺文史记」以及「书评书介」也是固定的单元,从各个面向呈现台湾文坛的样貌。

    《文讯》杂志社(包含附属的文艺资料库)已经具备「台湾文学研究中心」之实,而杂志本身也等於是当前的「台湾文学研究通讯」,是全球研究台湾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文献。

    中文关键字: 台湾文学 , 文学研究 , 文学杂志 , 李瑞腾 , 封德屏

    英文关键字Taiwan Literature , Literature Research , Literature Magazine , Li Jui-teng , Feng De-ping

    参考资料

    1. 蒋震。1993。〈文讯代表一份执着与理想〉。《文讯》,93:7。
    2. 孙起明。1993。〈应以前瞻性眼光评估「文讯」〉。《文讯》,93:8。
    3. 李宗慈。1993。〈文讯,它的别名叫希望〉。《文讯》,93:9。
    4. 焦桐。1993。〈「文讯」资历〉。《文讯》,93:10。
    5. 杨明。1993。〈文讯给了我另一张文凭〉。《文讯》,93:11。
    6. 王燕玲。1993。〈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文讯》,93:12。
    7. 许福明。1993。〈感谢与期望〉。《文讯》,93:14。
    8. 李瑞腾。1993。〈一段灿烂的岁月〉。《文讯》,93:15。
    9. 封德屏。1993。〈在三千多个日子里〉。《文讯》,93:16。
    10. 戴淑清。1993。〈感念的话〉。《文讯》,93:17。
    11. 高惠琳。1993。〈路,还很长〉。《文讯》,93:18。
    12. 孙小燕。1993。〈以感恩的心,回首来时路〉。《文讯》,93:19。
    13. 王聿均。1993。〈「文讯」十周岁生日祝词〉。《文讯》,93:21。
    14. 尹雪曼。1993。〈为「文讯」寿〉。《文讯》,93:22。
    15. 应未迟。1993。〈对「文讯」杂志的感言与期待〉。《文讯》,93:23。
    16. 姜穆。1993。〈文讯?写历史长篇〉。《文讯》,93:24。
    17. 张默。1993。〈昂昂踽踽向前行〉。《文讯》,93:25。
    18. 张放。1993。〈多登点台湾文艺史料文章〉。《文讯》,93:26。
    19. 隐地。1993。〈十年文讯〉。《文讯》,93:27。
    20. 张锦郎。1993。〈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奠基者〉。《文讯》,93:29-30。
    21. 秦贤次。1993。〈它丰富了我的生活〉。《文讯》,93:31。
    22. 应凤凰。1993。〈为文学历史打地基〉。《文讯》,93:32。
    23. 陈信元。1993。〈从「文讯」到「文艺研究资料服务中心」〉。《文讯》,93:33-35。
    24. 钟丽慧。1993。〈所有的因缘不只是年轻而已〉。《文讯》,93:36。
    25. 吴兴文。1993。〈三分之二〉。《文讯》,93:37。
    26. 张错。1993。〈再拜陈三愿〉。《文讯》,93:39-40。
    27. 杨文雄。1993。〈掌握文化的脉动〉。《文讯》,93:41。
    28. 颜崑阳。1993。〈他始终在扮演很难讨好的角色〉。《文讯》,93:42。
    29. 高大鹏。1993。〈使文学土壤不致流失〉。《文讯》,93:43。
    30. 周玉山。1993。〈十年辛苦不寻常〉。《文讯》,93:44。
    31. 黎活仁。1993。〈「文讯」与海外文坛的桥梁作用〉。《文讯》,93:45。
    32. 叶海烟。1993。〈真诚地拥抱斯土斯文〉。《文讯》,93:46。
    33. *龚鹏程。1993。〈「文讯」与「国家文学中心」〉。《文讯》,93:47-49。
    34. 丘秀芷。1993。〈这些农夫农妇〉。《文讯》,93:51。
    35. 康原。1993。〈变动时代的文化省思〉。《文讯》,93:52。
    36. 陈宪仁。1993。〈文讯的功能与贡献〉。《文讯》,93:53。
    37. 王岫。1993。〈敬佩和希望〉。《文讯》,93:54。
    38. 吴当。1993。〈文艺界的「慈济」〉。《文讯》,93:55。
    39. 刘开。1993。〈它应超越世俗的要求〉。《文讯》,93:56。
    40. 李若男。1993。〈你、我陪它一起走〉。《文讯》,93:57。
    41. 郑春鸿。1993。〈为文学写历史〉。《文讯》,93:58。
    42. 封德屏。1993。〈文讯十年大事记〉。《文讯》,93:59-67。
    43. 古远清。2002。〈「文讯」:一份使人爱不释手的杂志〉。《文讯》,200:7-9。
    44. 丘秀芷。2002。〈文学不亡?文讯永存〉。《文讯》,200:10-11。
    45. 朱双一。2002。〈老中青皆尊,各流派并重〉。《文讯》,200:12-14。
    46. 李潼。2002。〈文学已死,只是谣言〉。《文讯》,200:15-16。
    47. *陈芳明。2002。〈应该赢得应有的尊敬〉。《文讯》,200:17-18。
    48. 陈万益。2002。〈台湾文学成为一门学科以後〉。《文讯》,200:19-20。
    49. 张瑞芬。2002。〈期待一个美丽的负荷〉。《文讯》,200:21-23。
    50. 张错。2002。〈「文讯」与整体文化的互动〉。《文讯》,200:24-25。
    51. 叶海烟。2002。〈一支对文学坚持的小小队伍〉。《文讯》,200:26-28。
    52. 颜崑阳。2002。〈踏着台湾文学史的轨迹〉。《文讯》,200:29-30。
    53. 苏其康。2002。〈台湾文学脉动的斥候兵〉。《文讯》,200:31-33。
    54. *龚鹏程。2002。〈老骥伏枥,期再壮志千里〉。《文讯》,200:34-36。
    55. *徐锦成。2002。〈繁花似锦:「文讯」专题二○○期〉。《文讯》,200:38-42。
    56. 巫维珍。2002。〈「文讯」二○○期书评分析〉。《文讯》,200:43-47。
    57. 封德屏。2002。〈「文讯」重大活动记要〉。《文讯》,200:48-53。
    58. *文讯编辑部。〈文讯各期专刊目录(含细目)〉,未出版。
    59. *文讯编辑部。〈文讯大事记要 (1982.07-2007.12)〉,未出版。
    60. 国家图书馆期刊文献中心编。2007。《开风气之先:杂志创刊展1945-1987展览图录》。台北:国家图书馆。
    61. 文讯杂志社编。2003。《台湾文学杂志展览目录》。台北:文讯。
    62. 李瑞腾。2003。《有风就要停》。「九歌文库」671。台北:九歌。
    63. 李瑞腾。1992。《文学关怀》。「三民丛刊」45。台北:三民书局。
    64. 文讯。http://www.wenhsun.com.tw。
    65. 文讯杂志社-Xuite日志。http://blog.xuite.net/wenhsun7/wenhsun。

    延伸阅读

    1. *古远清。2002。〈「文讯」:一份使人爱不释手的杂志〉。《文讯》,200:7-9。
    2. *朱双一。2002。〈老中青皆尊,各流派并重〉。《文讯》,200:12-14。
    3. *陈芳明。2002。〈应该赢得应有的尊敬〉。《文讯》,200:17-18。
    4. *龚鹏程。2002。〈老骥伏枥,期在壮志千里〉。《文讯》,200:34-36。
    5. *张锦郎。1993。〈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奠基者〉。《文讯》,93:29-3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热流》
下一篇:Sanasai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