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坤五。1927。〈台湾国风〉。《台湾艺苑》,2(2)。
- *郑坤五。1932。〈就乡土文学说几句话〉。《南音》,1(2) :12-14。
- *黄得时。1950。〈关於台湾歌谣的搜集〉。《台湾文化》,6(3/4):31-38。
- *吕兴昌。1998。〈论郑坤五的「台湾国风」〉。收於《台湾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胡万川等编。南投:台湾省政府文化处。
- *忏红。1930。〈黛山樵唱〉。《三六九小报》,9月19日-12月31日。
- *忏红。1931。〈黛山樵唱〉。《三六九小报》,1月1日-11月29日。
- *台湾新民报社。1931。《台湾新民报》,346-365期。
- 萧永东。1931。〈消夏歪诗话〉。《三六九小报》,8月17日。
- 怒涛。1941。〈歌谣拾遗〉。《风月报》,122-127号。
- *施懿琳。2002。〈民歌采集史上的一页补白:萧永东在「三六九小报」的民歌仿作〉。收於《第三届通俗文学与雅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编。台中: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
- *施懿琳。1998。〈周定山对民间文学的采录及素材之运用〉。收於《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研讨会论文集》。胡万川等编。新竹:清华大学中文系。
「台湾国风」中不仅有郑坤五所辑录歌谣,也附上郑坤五从读音、释义、评析3方面观点:
(一)读音:汉字无法完全表达出台湾话的意涵,读音往往为「字」所局限,无法呈现较完整自然的音容,而失去了它真实的本意。「台湾国风」先以汉字记录歌谣,再以相近音的汉字标示台语的读音。
(二)释义:「直明其意」,直接将歌谣中的词意说得更浅显、更清楚;或「延伸其意」,不直接从字面上解释,而是加入自己的观感,用自己的感受来诠释;或「标明学名」,对於歌谣中所掺杂的地名、特殊景点、或当地专门用语等等,皆加以说明;也有「由音转解释」,用相近的音义来解释以汉字记音的词语。
(三)评析:以评点汉诗的方式评点民间歌谣,即运用《诗经》的章句体法来评论。「评曰」部分则引用历代诗文加以比并相较,如以《诗经》的夏南〈株林?陈风〉、虢国夫人〈硕人?卫风〉);古诗(长相思)、白居易诗、李後主词、《疑雨集》、《西厢记》、《樊梨花移山倒海》的故事分别说明各歌谣中不同的情境,几乎「以诗证诗」或以文证诗的方式来评析。
台湾褒歌被定位为「台湾国风」,不仅是传统文人对台湾民间文学观念的一大跃进,由「粗鄙不堪」至「真艺术」的跨越,也开启知识分子对台湾歌谣的正视。
中文关键字: 台湾艺苑 , 台湾褒歌 , 诗经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