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石涛。1987。《台湾文学史纲》。高雄:文学界。
- *彭瑞金。1998。《叶石涛评传》。「文学台湾丛刊」11。高雄:春晖。
- *陈明柔。2004。《我的劳动是写作:叶石涛传》。「艺术大师」18。台北:时报。
- *郑炯明编。2002。《越浪前行的一代:叶石涛及其同时代作家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学台湾丛刊」24。高雄:春晖。
- *郑炯明编。1999。《点亮台湾文学的火炬:叶石涛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学台湾丛刊」14。高雄:春晖。
- 叶石涛。1979。《台湾乡土作家论集》。「远景丛刊」114。台北:远景。
- 蓝建春。2002。〈「台湾文学史」观念的历史考察〉。博士论文,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 彭小妍。1999。〈等待黑暗逝去,光明来临的日子:论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收於《台湾文学经典研讨会论文集》。「联副文丛」39。台北:联经。
- 吕正惠。1995。〈评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收於《战後台湾文学经验》。「新地论丛」3。台北:新地。
- 许俊雅。2000。〈找回台湾人民的尊严、自主和自信:谈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收於《岛屿容颜:台湾文学评论集》。「北台湾文学」47。台北:台北县文化局。
- 彭小妍。2001。〈死亡/复苏˙黑暗/光明:「台湾文学史纲」与本土化〉。《联合文学》,18(2):22-25。
- 吴海燕、王晋民。1989。〈试评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当代》,42:130-139。
在〈台湾的乡土文学〉(1965)一文当中,叶石涛即希冀能完成一部以台湾为主体的乡土文学史,然而碍於台湾社会仍处於戒严时局,所以无法标举「台湾文学」,乃权宜以「乡土文学」一词来指称。1977年,叶石涛延续乡土文学的思考,发表了〈台湾乡土文学史导论〉,进一步对「乡土」下定义:乡土的内涵即是认同台湾土地的「台湾意识」,因此台湾乡土文学必须反映台湾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也就是台湾曾经被殖民、被压迫的共同经验,同时也藉此突显台湾文学发展有别於中国文学的「特殊性」,此文发表时,文坛上正展开一场围绕着以乡土文学为主题的论战,让叶石涛更加坚定撰写台湾文学史的使命,於是从1983年开始蒐罗相关史料,隔年开始动笔撰写,费时2年,终於完成光复前及战後2部分初稿,最初以〈台湾文学史大纲〉连载於《文学界》杂志,直到1987年《台湾文学史纲》才正式出版,可视为战後首部以「台湾主体」史观所撰写之文学史。
叶石涛以作家身分、民间观点完成《台湾文学史纲》,勾勒出明末清初至日治以迄战後的台湾文学发展概况。书前序中提到写作此书动机:「我发愿写台湾文学史的主要轮廓(outline),其目的在於阐明台湾文学在历史的流动中如何地发展了它强烈的自主意愿,且铸造了它独异的台湾性格。」可清楚看到叶石涛所强调台湾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性与特殊性。此书甫一出版即受到各界瞩目,然而亦有诸多非议之处,如谓其是分离主义、大中华沙文主义的文学史;或谓其着重批判性写实主义的观点,而对反共文学、现代派作家评述失之公允等。虽有诸多部分须因时代的差异而再作修正,但能在戒严体制之下完成台湾文学史的撰写工作,实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时代意义。
中文关键字: 叶石涛 , 台湾文学史 , 乡土文学 , 台湾意识 , 写实主义
英文关键字Yeh Shih-t'ao , taiwan history of literature , the regional literature , taiwan realize , the realism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