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台阳诗话》

《台阳诗话》
2011-12-03 09:14:15   来源:   点击:

    蒐集1899年(明治32年)之前以台湾为书写场域的吟赏佳篇及文学论见着作。作者王松是日治初期古典诗人,台湾新竹人,字友竹,又字寄生,号沧海遗民,生於1866年(同治5年),卒於1930年(昭和5年),除诗话外,尚着有《沧海遗民賸稿》(含《四香楼少作》、《如此江山楼诗存》)、《友竹行窝遗稿》。诗话原刊本於1905年11月,由台湾日日新报社刊行,而流传最广的则是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刊印的「台湾文献丛刊」第三十四种。张良泽在〈读「台阳诗话」劄记〉中称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哈佛燕京图书馆(Harvard-Yenching Library)藏有一部原刊本;台湾大学总图书馆杨云萍文库、伊能文库也各藏有一部原刊本,此本应该是台湾银行本的来源。目前有4个通行版本:大通书局本、省文献会本、汉珍光碟版、瀚典网路版,则是依据台湾银行本略加校正後重印或数位建档流通。1924年(大正13年)6-12月,又有续编,在《台湾诗报》连载13期,但仅寥寥数则,不成专着。

    1905年出版时,王松在自序中指出,《台阳诗话》的素材是他在清领时期蒐集的吟赏佳篇,书中有1898年郑如兰、1899年邱炜萲分别作序,可见初稿大抵完成於1898年,截至付梓出版,续有增补。书中载录人物约计228人,自明郑氏下至日治初期,但多集中在清代光绪与日治初期,其中208人或为台籍,或因仕宦、游幕、游访等因素,曾寄寓台湾者。虽以「台阳」为名,大抵以中部地区载录人数最多,北部次之。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卷首以郑成功为主题,收录诗句以讴歌盛德大业,下卷则以台湾文治化社会形成的标竿,开台进士郑用锡与之呼应,其他各条则不相连属;载录内容主要是记载风土民情、表彰节义、贤宦,或保存与台湾有关作者之吉光片羽,抒发文学论见者少;着录诗话8种,诗文集47种。

    因此《台阳诗话》堪称新竹观点的台湾诗话,载录的文化活动,足以做为展现明郑至日治初期汉文化传承、交流的实录,其中有对传统文化的歌颂,也有对现代文明的接受,符合王松所谓「兵燹余生」「本为巾箱吟赏之具,亦如燕公记事之珠」的写作旨趣,展现出台湾本位的思考,与保存史料文献、寓教化以益世道的特色,虽然沿用传统诗话随兴而发的书写型态,却跳脱了传统诗话诗歌文学论述的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这也是蔡镇楚在《中国诗话史》中将《台阳诗话》归为晚清「近代诗话」的原因。

    当前《台阳诗话》的研究,主要有2个范畴,一为文本内容的论述,一为版本考述校刊。黄美玲、龚显宗、林美秀、谢崇耀等属於前者,包含文本收集、记载时间、区域、事类等书写型态分析,以及书写意图、认同意识、文学观念、意义定位等各方面,具体而微的呈显《台阳诗话》与中国传统诗话的区别,及其对儒家美学诗史观念的继承,展现文化诗学的研究格局。後者以李知灏为仅见,已完成版本考察,及各版本间字句对校等初步工作。综合而言已建构《台阳诗话》研究论述的主体架构,足以做为文本单点研究,或衍伸比较等进阶论述的基础。

    中文关键字: 王松 , 传统诗话 , 台湾本位

    英文关键字Wang Sung , Traditional Causeries , Taiwan Standard

    参考资料

    1. *王松。1994。《沧海遗民賸稿:台阳诗话》。「台湾历史文献丛刊:诗文集类」。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2. 王竹友(王松)。1924。〈台阳诗话续编〉。收於《台湾诗报:6-12号》。黄水沛编。台北:台湾诗报社。
    3. *龚显宗。1998。〈台阳诗话初探〉。收於《台湾文学研究》。台北:五南。
    4. *林美秀。2002。《传统诗文的殖民地变奏:王松诗话与诗的现代诠释》。高雄:太普公关。
    5. *李知灏。2004。〈王松「台阳诗话」 版本考述与校勘〉。《台湾文献》,55(2):111-130。
    6. *谢崇耀。2003。〈台阳诗话研究〉。《竹堑文献杂志》,27:102-124。
    7. 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1。

    延伸阅读

    1. 王一刚。1958。〈先族叔友竹公事蹟及诗〉。《台北文物》,7(2):47-58。
    2. *李知灏。2004。〈王松「台阳诗话」 版本考述与校勘〉。《台湾文献》,55(2):111-130。
    3. 余美玲。2001。〈隐逸与用世:论沧海遗民王松的诗歌世界〉。《竹堑文献杂志》,18:32-52。
    4. *林美秀。2002。《传统诗文的殖民地变奏:王松诗话与诗的现代诠释》。高雄:太普公关。
    5. 施懿琳。1997。〈日治中晚期台湾汉儒所面临的危机及其因应之道:以彰化崇文社为例〉。收於《第一届台湾儒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宋鼎宗等编。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6. 施懿琳。2000。《从沈光文到赖和:台湾古典文学的发展与特色》。「文学研究丛刊」1。高雄:春晖。
    7. 张良泽。1983。〈读「台阳诗话」劄记(上)〉。《台湾风物》,33(1):27-44。
    8. 张良泽。1983。〈读「台阳诗话」劄记(下)〉。《台湾风物》,33(2):23-69。
    9. 陈运栋等。1994。《新竹市志:卷七(人物志)、卷八(艺文志)》。新竹:新竹市政府。
    10. 庄永清。1995。〈王松与洪弃生诗歌精神初探:台湾日据初期两个诗人典型-孤臣遗民与弃民弃才〉。收於《成功大学中文系所第一届学术论文研讨会论文集》。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所编。台南: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所。
    11. 黄美玲。1997。〈王松「台阳诗话」初探〉。《台南家专学报》,16:29-40。
    12. *黄美娥。1999。〈北台文学之冠:清代竹堑地区的文人及其文学活动〉。《台湾史研究》,5(1):91-139。
    13. 黄美娥。2007。〈日治时代台湾遗民诗人的应世之道:以新竹王松为例〉。收於《古典台湾:文学史、诗社、作家论》。台北:国立编译馆。
    14. 杨淑玲。2002。〈离乱全生只赏诗:论王松其人与诗〉。《文学台湾》,42:155-189。
    15. 谢崇耀。2001。《清代台湾宦游文学研究》。「兰台文学馆」2。台北: 兰台。
    16. *谢崇耀。2003。〈台阳诗话研究〉。《竹堑文献杂志》,27:102-124。
    17. 龚显宗。1998。《台湾文学研究》。台北:五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台湾文献丛刊提要》
下一篇:《阳光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