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丰楙。1993。〈民国六十年(1971)前後新诗社的兴起及其发展:兼论相关的一些现代诗评论〉。收於《文学现象》。林燿德编。台北:正中。
- *林燿德论。1991。《重组的星空》。「新知丛刊」1026。台北:业强。
- *林贞吟。2004。〈现代诗的街头运动:「阳光小集」研究〉。硕士论文,玄奘人文社会学院中国文学研究所。
- 张钊维。1994。《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文化丛书」127。台北:时报文化。
- 焦桐。1998。《台湾文学的街头运动1977-世纪末》。「新人间丛书」28。台北:时报文化。
- *解昆桦。2006。《诗不安:七○年代台湾新兴诗社及其诗人之精神动员与典律建制》。苗栗:苗栗县文化局。
- 解昆桦。2007。〈七○年代新兴诗社及其核心诗人与诗刊访查研究〉。收於「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九十五年度第二期审核奖助之调查研究计画」。
- *解昆桦。2007。《青春构诗:七○年代新兴诗社与1950年世代诗人的诗学建构策略》。苗栗:苗栗县文化局。
- 赵天仪。2000。《台湾文学的周边》。台北:富春。
- 向阳文苑,「风向球」。2008年6月20日读取。http://sunmoonstar.myweb.hinet.net/crib.htm。
- 诗路。http://dcc.ndhu.edu.tw/poemblog。
- *文讯杂志社编。1996。《台湾现代诗史论:台湾现代诗史研讨会实录》。「文讯丛刊」26。台北:文讯。
- *林淇瀁。2001。《书写与拼图:台湾文学传播现象研究》。台北:麦田。
- *解昆桦。2007。《青春构诗:七○年代新兴诗社与1950年世代诗人的诗学建构策略》。苗栗:苗栗县文化局。
尽管创刊号中陌上尘所撰的〈阳光季节—序诗〉写到:「我们要寻中国的根/要觅五千年的传统」,但初期的《阳光小集》只是想经营一份风格纯净、水准整齐、属於年轻人的诗刊而已,因此创刊号与第2期仅为单纯的同仁作品合集,第3期、第4期才开放外稿。
第5期在向阳主导下改版为诗杂志,与原先创刊理念已有所不同。向阳、苦苓、张雪映等人定期聚会,选定主要议题与编辑策略,在带有戏谑诗坛意味的漫画、时评,与歌手、小说家间的现代诗对话和相关跨文类活动搭配下,内容、版面确实呈现与以往诗刊所未见的活泼、多元、大众特质。
《阳光小集》作品与评论,可类分为4:
(一)刊登1970年代现代诗重要类型作品及相关评论研究。
(二)以当时青年世代观点,对1950、1960年代台湾现代诗史与前行代诗人进行访谈、重估。
(三)研究1970年代中末期崛起的1950年世代诗人,评介各报章刊登的现代诗作品及诗坛事件。
(四)进行现代诗与民歌的整合,使现代诗能为社会大众共同参与。
《阳光小集》不只反映了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台湾现代诗史的细腻现象,更因有意识争取对现代诗史诠释权的编辑活动与选题策略,使现代诗型在向现实书写发展的方向大抵确立後,积极促导诗人们继续深究现实内容与艺术形式间如何进行搭配的诗学课题。同仁也因为丰沛的社会经验与介入现实的精神,展现与前行代诗人相当不同的诗作风貌。由於强调「不纯」,《阳光小集》探讨了战後以来台湾现代诗的各类诗学议题,并试图引领现代诗大众化、社会化,及总结了1950世代诗人1970年代以来对现代诗现实性的诗学思考。
中文关键字: 诗杂志 , 现代诗大众化 , 现代诗史诠释权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