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诗报》

《诗报》
2011-12-03 09:15:21   来源:   点击:

    古典诗半月刊。1930年(昭和5年)10月30日创刊於桃园,发行人为周石辉, 1932年10月1日起,编辑及收支事务改归基隆蔡清扬,而1933年12月1日後,发行人及印刷人则改为张朝瑞,直至《诗报》停刊为止。早期另设有副社长杜香国、卢缵祥,1932年11月1日〈启事〉中则称卢缵祥有事,乃由许梓桑继续经营,而以许梓桑为荣誉社长。

    魏润庵、郑香秋、邱筱园及郑永南曾为其撰写「发刊词」。《诗报》编辑内容,其中「词林」(後改为「骚坛消息」) 为固定的专栏,主要刊登全岛各地诗社社员或击钵吟作品,改为「骚坛消息」之後则以各地徵诗活动之预告为主,并夹杂诗集出版预告及介绍,如《东宁击鉢吟集》及《东宁击鉢吟後集》的出版,以及《瀛州诗集》的募集等均见於此。在徵诗活动上,《诗报》除自己举办「徵诗」外,也刊载其他诗社徵诗消息,并屡见西药房、报社以及以个人名义徵诗,甚至亦有海外诗社共襄盛举,可知古典诗写作在日治时期已是遍布各阶层的全民写作运动。另,较为重要的是「介绍各社近况(每回二社)」(或「介绍各吟社近况」),旨於刊登诗社活动概况,介绍各地诗社的分布状况、所在位置及负责人。又1934年4月1日第78号中刊载有「全岛诗社并代表者名录」,初步登录119个诗社简介,若再加上之後陆续成立的众多社团,显示日治时期诗社数量可能超过250个。而86期的「台湾诗人名监目录」及往後各期的「各社社友名录」,则存留诗社当时主要干部的名单,如顾问、社长、副社长,干事、赞助员、书记等,虽然收录的诗人人数并非全部,但也一定程度保存了当时诗人的活动记录。以上《诗报》中刊载之内容,保留大量日治时期诗社史料,对台湾诗社史的研究有其重要意义。

    此外,《诗报》还不定期设有「闺秀诗坛」(一名「闺秀丽藻」、「闺兰藻绘」)以刊载女性诗人作品,不只对於古典文学有保存之功,对於女性作家亦有关照。

    另「词华摘录」(後改为艺苑精华)与「海国清音」二栏均刊载个别诗人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本报趣意」,第4号之後改为「本报主旨」,其中创刊号提到「本岛诗社林立,热心汉诗文者不少」,可以看出日治时期古典诗社林立的情形。各诗社课题内容,反映日治时代传统文人的文学视角。而从诗题的创新,可以看出传统文人尝试「旧瓶装新酒」的努力,为古典诗的内容书写另辟蹊径,此外,「诗话拾翠」介绍诗话,也刊载有个人别集、先哲遗稿等,虽非固定专栏,但对於日治诗作保存,仍是功不可没,另外间杂有「编辑余墨」(或作「余墨」)、杂俎、杂件、韵事杂录等短篇专栏,内容虽以记录诗作及诗社动态为主,但仍包括其他传统文学,其中「文坛」主要刊载古典散文;而诗钟(诗畸)、灯谜(如《闲云谜集》、《钻道轩谜集》等)及词作(如「词源」)也屡屡见於诗报上,此外,也可见少数新文学作品,如创刊号即有「新诗集」,18期改为「新潮」,也刊载小说作品。《诗报》是日治时期发行最久的传统文学刊物,并曾在战争体制时期呼应统治者的政策。2007年由龙文出版社复刻,自1930年10月至1944年9月止,共27册,319号。

    中文关键字: 古典诗 , 诗社 , 诗话

    参考资料

    1. 龙文出版社编辑部编。2007。《诗报:日治时期台湾传统文学大成1930-1944》。台北:龙文。

    延伸阅读

    1. 龙文出版社编辑部编。2007。《诗报:日治时期台湾传统文学大成1930-1944》。台北:龙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杨本县败地理」相关传说
下一篇:《鲁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