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鸭母王》

《鸭母王》
2011-12-03 09:15:40   来源:   点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台湾重要的民间文学着作,王诗琅(1908-1984)编写,高雄德馨室1979年6月出版,日後又再重新编辑出版,书名改为《台湾民间故事》,由台北玉山社於1999年2月出版。

    战後到1980年代之间台湾的民间文学工作并无突出之处,大多为作家个人的改编改写之作,这类作品多半沿袭旧有的文献资料加以改写,较少作家个人去民间蒐集所得。在这些作品中,《鸭母王》内容丰富,较能贴近民间风貌,且诸多细节都有考证,是此时期的佳作。王诗琅还改编改写一些台湾历史传说、地方风物传说、歌谣、俗谚语等,散布在《孝子寻母记》、《艋舺岁时记》等书中。

    《鸭母王》是王诗琅的民间文学代表作,收录1952-1961年发表在《学友》、《新学友》、《正声儿童》杂志上的传说与民间故事,内容包括〈百万富翁周廷部〉等共22篇,这些故事都在台湾流传,有的来自中国,有的则是台湾所特有。基於爱乡爱土的感情蒐集故事多年,最大用意在於藉此潜移默化儿童,培养出崇高的人格与民族情操,王诗琅认为这些是民族文化遗产,儿童不能不知,而透过文学来教育儿童是最好的方法,因此以写作儿童文学的方式来改编、改写民间文学,抱持着教育下一代的使命感。收录民间文学的原则是以有功於文教的人物事蹟及道德劝化为主题,希望读者从中受到感召,兴起效法之心,具有劝人为善及化民成俗的意涵。

    在传说写作方面,对於朱锋收录在李献璋的《台湾民间文学集》中的〈鸭母王〉以小说的形式来描写有所批评,认为传说故事自有传说故事的写法,不必太过炫奇,以免粉饰太过而脱离传说故事应有的写法与体裁。因此在改编改写牵涉到历史的传说时,其态度相当严谨,例如在北部流传已久的郑成功传说如剑潭、莺歌石、国姓埔、蟾蜍山等都不收录,因为郑成功的足迹未至此处,这些多属误传或明郑军队的传说,故不予记录。

    王诗琅主编的《学友》杂志,这是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初台湾唯一的儿童刊物,每期销售量高达四、五万本,对下一代影响很大,将台湾故事改写登出,使儿童从中吸收台湾文化的奶水,有人因此走上台湾研究之路,如张良泽、李南衡等。他对台湾民间文学的贡献不在工作的开展而在传承上面,从1940到1960年代,长期将台湾民间文学以儿童文学的面貌呈现出来,让台湾文化得以扎根下一代并传承下去,影响层面颇大,因此被誉为「台湾安徒生」。

    中文关键字: 王诗琅 , 民间故事 , 儿童文学

    参考资料

    1. 卓英燕。2005。〈王诗琅台湾民间文学作品之研究〉。硕士论文,花莲师范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
    2. 王诗琅。1936。〈一个试评:以「台湾新文学」为中心〉。《台湾新文学》,1(4):95-96。
    3. 王丽华。1979。〈史话与童话:访王诗琅谈文献工作与儿童文学〉。《大高雄(革新版)》,8。
    4. 叶琼霞。1991。〈王诗琅研究〉。硕士论文,成功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

    延伸阅读

    1. 王诗琅。1979。《孝子寻母记》。「王诗琅全集」2。高雄:德馨室。
    2. 王诗琅。1979。《艋舺岁时记》。「王诗琅全集」3。高雄:德馨室。
    3. 江肖梅。1955。《台湾民间故事》。台北:大华文化社。
    4. 吴瀛涛。1969。《台湾民俗》。台北:进学书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粪」现实主义论争
下一篇:《军中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