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芳明。2006。〈青春是一张蚀破的叶〉。《自由时报》,自由副刊,12月13-14日。
- *杨泽编。1994。《七○年代理想继续燃烧》。「生活台湾」27。台北:时报文化。
- *解昆桦。2007。《靑春构诗:七○年代新兴诗社与1950年世代诗人的诗学建构策略》。苗栗:苗栗县政府国际文化观光局。
- *解昆桦。2006。《诗不安:七○年代新兴诗社及诗人之精神动员与典律建制》。「苗栗县文学家作品集」12。苗栗:苗栗县政府国际文化观光局。
- 解昆桦。2007。〈七○年代新兴诗社及其核心诗人与诗刊访查研究〉,国家文化研究基金会九十五年度第二期审核奖助之调查研究计画。
- 蔡明谚。2002。〈龙族诗刊研究:兼论七○年代台湾现代诗论战〉。硕士论文,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 蔡欣伦。2006。〈1970年代前期台湾新世代诗人群研究〉。硕士论文,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 *萧萧。1982。〈诗社与诗刊〉。《阳光小集》,9:24-34。
- 陈芳明。〈以透明抵住苦闷:序「辛牧诗选」〉。台湾文学部落格,「文学创作」。2008年6月16日读取。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1671。
- 郑懿瀛。〈台湾文学苑:在空白处悟诗-午後?萧萧〉。国立台中图书馆,「书香远传:第44期」。2008年6月16日读取。http://www.ntl.gov.tw/Publish_List.asp?CatID=2057。
- 解昆桦。〈70诗社好怀旧:1971年的龙族诗社〉。PChome新闻台Blog,「长安的雅典,纽约的台北」。2008年6月16日读取。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etmedie/3/1240498506/20040817153458。
- 应凤凰。〈龙族诗刊〉。台湾历史辞典。2008年6月16日读取。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0/contents/016/cca220003-li-wpkbhisdict004383-1282-u.xml。
- 解昆桦。2007。《靑春构诗:七○年代新兴诗社与1950年世代诗人的诗学建构策略》。苗栗:苗栗县政府国际文化观光局。
- 陈芳明。1975。《镜子与影子》。「现代诗评论」。台北:志文。
- 封德屏总编辑。2003。《文讯二十周年:台湾文学杂志展览目录》。台北:文讯杂志。
- 张默编。1996。《台湾现代诗编目1949-1995》。台北:尔雅。
- 林淇瀁。2001。《书写与拼图:台湾文学传播现象研究》。「麦田人文」50。台北:麦田。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台湾陷入紧张的政治危机,钓鱼台事件、退出联合国的冲击,促使1950年世代诗人进行诗学以及文化上的思考。1960年代以来,对台湾现代诗影响深远的西方现代主义,成为龙族诗社反省的对象。《龙族》创刊号序诗:「我们敲我们自己的锣/打我们自己的鼓/舞我们自己的龙」透过对「龙」此一中国图腾的择取,企图将现代诗精神价值取向由西方向东方/中国进行调整,反映1970年代初1950年世代诗人的文化观。序诗中不断强调的「我们自己的」其所暗示的国族立场与世代观点,更传达了1950年世代诗人反诗坛内部典律机制的叛逆精神。
《龙族诗选》序言提及:「诗固然要批判这个社会,但是,也要敞开胸怀让这个社会来批判我们的诗。」可知强化现代诗被轻忽的现实功能,使现代诗入世并社会化乃是龙族的诗学理想。就实际创作来看,龙族诗人作品对台湾所遭逢的政治困顿,以及1970年代初台北现代化状况多所反映。为落实诗学社会化的观念,1973年7月龙族诗社在高信疆主导下推出《龙族评论专号》,内容包含:「导言」、「评论」、「访问」、「书简」四大部分,编辑策略在於广纳诗坛人士,乃至学界与工商界读者对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现代诗的意见,促使现代诗剔除1960年代现代主义的晦涩弊病。
《龙族诗刊》也呈现1970年代初1950年世代诗人对前行代诗人的理解,除陈芳明一系列对余光中的研究外,黄荣村也有相关对洛夫的评论文字。第2期起固定刊登〈中国现代诗坛总目〉,逐月整理台湾报刊杂志现代诗篇目,有助研究者立体化地理解1970年代初文学传媒场域中现代诗的结构。第14期的「我们需要怎样的诗」系列,可与《阳光小集》第9期「我所希望的现代诗」交互对照,检视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初,这波新兴诗社的诗学运动中现代诗语言的变迁。
1970年代中期,龙族同仁的文化意识,开始产生本土与中国的微妙分歧,从聚集到星散的诗社史,缩影了1970年代战後台湾关键十年,知识分子在政治文化意识上的变迁史。
中文关键字: 世代性 , 现代主义 , 现代诗社会化 , 1970年代新兴诗社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