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恒豪。1988。〈关於「和平宣言」及其他〉。收於《杨逵的文学生涯》。陈芳明编。「新台湾文库」7。台北:前卫。
- 陈映真。1999。〈杨逵和平宣言的历史背景:纪念「宣言」发表五十周年〉。《中国时报》。
- 彭小妍。1999。〈杨逵与「和平宣言」〉。《自由时报》。
- 黄惠祯。2005。〈左翼批判精神的锻接:四○年代杨逵文学与思想的历史研究〉。博士论文,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 〈和平宣言〉。维基百科。2008年2月24日读取。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2%8C%E5%B9%B3%E5%AE%A3%E8%A8%80。
- 陈映真。〈杨逵「和平宣言」的历史背景:纪念「宣言」发表五十周年〉。夏潮联合会正式网站,「文化评论」。2008年2月24日读取。http://www.xiachao.org.tw/i_f_page.asp?repno=228。
- 薛化元。〈杨逵发表和平宣言〉。台湾历史辞典。2008年2月24日读取。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0/PDFFiles/0972.pdf。
- 张恒豪。1988。〈关於「和平宣言」及其他〉。收於《杨逵的文学生涯》。陈芳明编。「新台湾文库」7。台北:前卫。
- 陈映真。1999。〈杨逵和平宣言的历史背景:纪念「宣言」发表五十周年〉。《中国时报》。
- 彭小妍。1999。〈杨逵与「和平宣言」〉。《自由时报》。
- 黄惠祯。2005。〈左翼批判精神的锻接:四○年代杨逵文学与思想的历史研究〉。博士论文,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 杨逵。2001。〈和平宣言〉。收於《杨逵全集》「第十四卷?资料卷」。彭小妍主编。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
1949年杨逵与中国来台文友组织文化界联谊会,希望藉由彼此的合作,消除二二八事件以来不同省籍间的歧见,缓和本省与外省籍人士间感情的对立,并由杨逵起草「和平宣言」,油印20多份给关心的朋友。当时中国上海《大公报》的记者正巧来访,从《台湾新生报》「桥」副刊主编歌雷(本名史习枚)处看到,随即在1949年1月21日的《大公报》上予以报导,标题为「台湾人关心大局…盼不受战乱波及…台湾中部文化界联谊会宣言」。杨逵因此被视为共产党外围组织的成员,1949年4月6日被捕,军法审判後刑期12年,「和平宣言」成为唯一的罪证。1951年杨逵移监绿岛,直到1961年刑满出狱才回到台湾。
由於「和平宣言」手稿佚失,加以首度正式刊载是在上海,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国之後两岸长期隔绝,因此台湾的学界最初是由杨逵口中获知这份文件,但不了解确切的内容。杨逵去世之後,学者张恒豪透过友人的协助,从《大公报》原件逐字抄录下来,重刊於1986年9月发行的《台湾新文化》创刊号,「和平宣言」才重新出土。後来杨逵全集编译委员会又从上海影印《大公报》原件,重新打字收录於《杨逵全集(第14卷)》?〈资料卷〉。
「和平宣言」有5点具体主张:(一)请社会各方面一致协力消灭所谓独立以及托管的一切企图,避免类似「二二八」事件的重演。(二)请政府从速准备还政於民,确切保障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出版、思想、信仰的自由。(三)请政府释放一切政治犯,停止政治性的捕人,保证各党派循政党政治的常轨公开活动,共谋和平建设,不要逼他们走上梁山。(四)增加生产,合理分配,打破经济上不平的畸形现象。(五)遵照国父遗教,由下而上实施地方自治。除此之外,文末还提出了四个口号:清白的文化工作者一致团结起来、呼吁社会各方为人民的利益共同奋斗、防止任何动乱波及本省、监督政府还政於民,和平建国。
至於「和平宣言」的解读方面,作家陈映真认为它来自於「当时全中国要求国民党民主化的普遍要求」,「受到全中国强烈激动的时局深刻的影响」,这是「对民族和平与民族团结深情、睿智的呼唤」。学者黄惠祯则认为杨逵是社会主义国际主义者,不宜由现今的统独立场来加以评论,而「和平宣言」所展现的是杨逵从日治时代以来追求台湾自治的理想,以及重建台湾成为民主自由、经济平等社会的蓝图。
中文关键字: 杨逵 , 大公报
英文关键字Peace Declaration , Yang Kui , Takungpao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