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
2011-12-03 09:17:11 来源: 点击:
三毛 本名陈平,祖籍浙江定海,1943年3月26日生於四川重庆,1948年随父母来台,1991年1月4日在台北逝世,年48岁。少女时代的三毛,因对学校教育适应不良,初二就休学,直至1964年进入文化学院旁听,始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然而在这段看似「黑暗」时期的三毛,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光明」故事:三毛在这个时候,靠着自修,孕育、培养了多方才华。那时,她曾跟随黄君璧、劭幼轩、顾福生等画家学画,作品屡在各种美展中得奖;她年轻时候也曾在钢琴发表会上演奏过,是个具有音乐素养的人,怪不得後来她撰写的〈橄榄树〉、〈回声〉、〈说时依旧〉等歌词,那麽令人陶醉;那时她还是个文学创作者,先後在《现代文学》、《皇冠》、《中央副刊》、《人间副刊》、《幼狮文艺》等发表文章,在文学创作上已初露头角。长大後的三毛,曾留学西班牙、德国,担任过《实业世界》欧洲特派员。她真正踏上写作之路,应该是1974年夏天,与荷西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结婚後,写下一系列「沙漠故事」才算开始,她的许多奇遇、她的异国婚姻,不仅深深吸引着读者,这还是中文世界里,首次以神秘的撒哈拉沙漠为背景的作品,对於长期蛰居在岛国的人,无异开启了宽阔的视野,加上她的文笔幽默生动,内容丰富有趣,从第一篇〈沙漠中的饭店〉发表之後,即造成轰动,後来更掀起了巨浪般的「三毛旋风」。1979年10月至12月,《读者文摘》在澳洲、印度、法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墨西哥、南非、瑞典等国以十五种语言刊出三毛的〈一个中国女孩在沙漠中的故事〉;日本筑摩书房也於1991年3月出版《撒哈拉的故事》翻译本。另外,其余篇章也有英文、越南文、法文、捷克文等译文相继出现,可见三毛作品在国际间也有一定的份量。荷西1979年9月潜水意外丧生後,不久,三毛回台定居。除在文化学院短暂任教外,大部分时间均专事写作。自1976年第一本着作《撒哈拉的故事》问世,迄今共出版小说、散文十八本,翻译四种,有声书三册,歌词录音带三卷,剧本一部,体裁多样,篇数繁多,显现她的创作力非常旺盛。一般人阅读三毛作品,常只看到她文章中的新鲜有趣,而忽略了她许多深沉的篇章,如〈沙巴军曹〉、〈哑奴〉、〈哭泣的骆驼〉,深深刻画着撒哈拉沙漠的民族冲突、军事危机、社会动荡,对於身处这样环境下的卑微人物,其所呈现的无奈命运、可贵情爱,三毛着墨甚多,着实令人泫然;1989年回大陆探亲之後写的〈但有旧欢新怨---金陵记〉、〈敦煌记〉及电影剧本《滚滚红尘》等,也都是如史诗般具有磅礡气势的大时代作品。三毛传奇的一生,在她生前和死後,都是许多人津津乐道和念念不忘的。坊间也不断有传记出版,足见她的魅力与影响历久不衰。不过,她也受了不少盛名之累,不时遭受莫名的批评。其实,我们看待三毛,既不需把她视为偶像般崇拜,也不必妄加揣测,无端诋毁。我们就从她的作品里,欣赏她的多才多艺,体会她的怜悯与爱心,来认识这位浪漫、谐趣、潇洒自信的三毛。(陈宪仁撰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五四文艺节
下一篇:三脚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