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2011-12-03 09:17:27 来源: 点击:
(1864年12月26日丑时,台湾苗栗~1912年2月25日,中国广东镇平)字仙根,一字仲阏,号蛰庵,晚号仓海君,广东镇平人。幼从吴子光受业,1873年即以〈全台利弊论〉被福建巡抚丁日昌封为「东宁才子」。1889年考取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不久即以亲老辞官。回台後福建省台澎道唐景崧常邀请他到澄怀园酬酢唱和,多参与斐亭诗钟之创作,并担任台中衡文书院、台南罗山书院、嘉义崇文书院等主讲。1895年清廷因甲午战争失败,与日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澎割让。丘氏联合绅民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推唐景崧为总统,自己担任义军统领,负责防守新竹、台中一带,因弹尽粮绝、日军严索而仓皇内渡,返归故乡广东镇平。此後他一面大力推展教育、创办新学、开发民智,一面结交保皇党、革命人士,希望能为国族谋福利。1912年病发逝於家中,临死前遗命向南葬,以示不忘台湾。丘氏早年诗作主要有〈台湾竹枝词〉40首、台湾县八景诗、瀛壖八咏及《柏庄诗草》200多首,对台湾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山川地理均有深刻的描绘,诗风清新活泼、形象逼真,展现出他对本土的关怀之情。1895年返乡後着有《岭云海日楼诗钞》,根据广东丘逢甲研究会新编的《丘逢甲集》收录有1800多首诗,其中至少有1000首以上是怀念台湾或与台湾有关之诗作,他对台湾乡土的深情,对日本治台的哀痛,不容否认。後期诗风悲愤凄凉,但仍不失雄健浑厚。丘氏诗作之特色,其一为强调「诗史」精神,批判、弹劾、讽议时政,攻击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反映时代心理,表达对国家民族生存及历史文化之关切,鼓吹爱国思想。其二为实践「诗界革命」的主张,以名词、新事物、新理想入旧风格,呈现明朗自然有力的诗风。其三是加入散文化的章法,呈现超现实的幻构技巧,溶入创意性思考和比喻托况的手法。连横称他「辞多激越」,梁启超推为「诗界革命一钜子」,近人李渔叔则说他是沈光文以来台湾最杰出的诗人。至於散文方面现留存者约有100多篇的奏疏、书信、演讲、日记等,其内容有忧国忧民的对策进言,有提倡教育新学的理念,以及批评时政扞卫民族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及鼓动性,写作风格则是渊雅雍容,条理畅达,直承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风。(黄美玲撰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三脚马
下一篇:五孔洞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