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的孤儿
2011-12-03 09:17:58 来源: 点击:
《亚细亚的孤儿》 长篇小说。吴浊流着。最初版本为台北国华书局1946年出版的《胡志明》(日文版,共分四册),1963年台北南华出版社出版由傅恩荣翻译的中文版,1977年收录於台北远行出版社出版、张良泽编辑的《吴浊流作品集》卷一。这部被视为自传性质长篇小说中,吴浊流清楚勾勒出台湾人第一个文学的形象-以孤儿意识为基调的原型作品。身受新式教育的胡太明,转任国校随即体认到校内日台不公的现象,也由於迷恋日籍教员内藤久子,鄙夷台籍女教员瑞娥,却遭受到深具民族优越感的久子拒绝,透露出的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与殖民地人民扭曲的心态与审美观。吴浊流也直指殖民政府在政经制度下诸多变相的欺压行径,赴东京入物理学院返台的太明,在黄姓友人的农场中任职,体认到日本制糖会社豪取强夺的搾取政策,返乡之後又目睹殖民政府以合法为名无视於私人土地权,致使胡太明出走於大陆。整部小说的结构也就以太明回归故国中国作为转折点,从台湾人的殖民地经验延伸,触及日治末期台湾知识份子的中国经验,也历史性地探索整体台湾人的命运。留学期间太明曾至中国同学所办的演讲会场,当他表明自己的身分时受到全场侮蔑,使得太明仓皇逃离;而亲自扣击祖国怀抱的太明,在中国首先目睹到鸦片、澡堂、崇洋、麻将等浪荡颓倾的景象而受挫,与受到大学教育的新女性淑春结婚後,中日战争全面化,从不愿意掩饰自己是台湾人身份的太明,被怀疑是日本间谍而被逮捕,太明的悲惨遭遇显示出既不被养母日本统治者所容,亦不受生母中国所信赖,处於中日夹缝中台湾人离根零落的孤儿悲剧。到了小说的结尾,太明受到学生的营救而回归原乡台湾,随着战事的推移,皇民化运动的高涨,太明不仅目睹了其兄成为日本人的御用仕绅,也眼见不少台人服膺於「圣战」的总体动员变成「志愿军」,在日本帝国的全盘剥削下乡野更由於粮食短缺而哀鸿遍野。最後太明受到其弟志南在劳动队里劳动而死的影响,因而大受刺激终至精神崩溃,从肉体自我放逐而出的狂言疯语,犹如警钟回荡在人间。吴浊流刻画出一位不断追逐精神寄托的台湾知识分子胡太明个人存在的种种困局,一生处於日本与中国认同的矛盾与纠葛中,民族、理想、认同、人性的复杂解剖与体现。(王钰婷撰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亚荣隆.撒可努
下一篇:修辞学